第十二章 企业所得税案例试题答案
案例一
(1)第一季度预缴所得税=25×33%=8.25(万元)
第二季度预缴所得税=(40-25)× 33%=4.95(万元)
第三季度预缴所得税=(70-40) ×33%=9.9(万元)
第四季度预缴所得税=(90-70) × 33%=6.6(万元)
一至四季度共预缴企业所得税=8.25+4.95十9.9+6.6=29.7(万元)
(2)年终汇算清缴纳税调整如下:
①税收罚款不得税前扣除调增所得税=20÷(1+ 17%)×17%×2=5.81(万元).
②资本化利息超过银行利率计算的利息不得税前扣除调增所得额=8-100 × 3%=5(万元)
③广告费税前扣除额=900 × 2%=18(万元)调增所得额=(12+22)-18=16(万元)
年应纳税所得额=90+5.81+5+16=116.81(万元)
全年应纳所得税=116.81 × 33%=38.55(万元)
年终汇算清缴应补所得税=38.55-29.7=8.85(万元)
案例二
(1)税前扣除项目中有限额或比例的是:
①业务招待费,按主营业务收入加其他业务收入和规定比例扣除:
(800+50) × 5‰=4.25(万元)
实际支出超标准=27-4.25=22.75(万元)
②上交总机构管理费,按总收入和规定比例扣除:
(800+50+10) ×2%=17.2(万元)实际上交超标准=25-17.2=7.8(万元)
③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可以计提折旧。
(2)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不得扣除,准允扣除的净损失为:50 × 50%=25(万元)
(3)纳税所得额=收人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800+50+10)-450-30-(80-22.75-7.8) -18-31-20-25=236.55(万元)
(4)2005年为开始经营的第二年,运输企业适用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优惠。
应纳所得税=236.55× 33 %÷2=39.03(万元)
案例三
(1)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应在投资交易发生时,作为按公允价值销售非货币资产处理:
①应纳增值税= 117÷(1+17%)× 17%= 17(万元)
②应纳企业所得额=〔117÷(1十17%)-80〕×33%=6.6(万元)
(2)企业股权转让所得应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①分配支付额中,股息性所得为30万元,应补交企业所得税
=30÷(1-15%)×(33%-15%)=6.3 5(万元)
②分配支付额中股权转让所得为:
150-30-100=20(万元)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20 × 33 % = 6.6万元
案例四
(1)2005年乙公司可弥补甲公司亏损的所得额
=当年所得额×(甲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乙全部净资产公允价值)
=500 × (570÷6500)= 43.85(万元)
(2)甲公司合并前未弥补的亏损额为80万元,
只能在乙公司2002年纳税时弥补43.85万元。
(3)乙公司2005年应纳企业所得税
=(500-43.85) × 33%
= 150.5295(万元)
案例五
(1)纳税调整项目有:
①税收滞纳金为不得扣除项目,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7+0.9=7.9万元。
②已超过使用年限但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得计提折旧,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0.5万元。
③行政罚款不得扣除,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万元.
④出售自建建筑物除应缴纳销售不动产营业税,还应缴纳建筑业营业税,该企业少交一道建筑业营业税.补交营业税=900×(1+15%)÷(1-3%)×3%=32万元
补交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32×(7% + 3%)=3.2万元
上述税金及附加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应纳税所得额=480+7+0.9+0.5+2-32-3.2=455.2万元
(3)应纳企业所得税=455.2 × 33%=150.216万元)
案例六
(1)2004年:
①A国已纳税款扣除限额=(500+120+30) ×33% ×[(120+30)÷(500+120十30)]
=49.5(万元)
在A国已纳税款=120×40%+30×20%=54(万元)
A国已纳税款高于扣除限额,2001年按限额扣除,超过限额的4.5万元当年不得扣除。
②B国应纳税所得额=40+15=55(万元)
B国已纳税款扣除限额=(500 + 55) × 33%× [55÷(500+55)]=18.15(万元)
在B国已纳税款15万元,低于扣除限额可全额扣除。
③2004年汇算清缴应纳企业所得税=500×15%+(120+30+55)× 33%-49.5-15
=78.15(万元)
(2)2005年:
①A国应纳税所得额=32÷ (1-20%)= 40(万元)
②在A国已纳税款=40×20%=8(万元)
③境外不同国家之间的盈亏不能相互弥补
④A国已纳税款扣除额=(450 + 40) × 33% × [40 ÷ (450+40)]= 13.2(万元)
在A国已纳税款低于扣除限额,已纳税款可据实扣除,2001年A国已纳税款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准予抵扣。
⑤2005年汇算清缴应纳企业所得税=450 × 15% +40× 33%-8-4.5 = 68.2(万元)
案例七
该企业实现利润需作纳税调整,其中:
(1)非广告性赞助费不得扣除,调增所得额2万元。
(2)向非关联科研机构资助,在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以内部分可全额扣除,但贷款担保支出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所得额25万元。
(3)计税工资=800 × 12 ×100÷10000=96(万元)
工资超标准=106-96=10(万元)’
(4)三项经费
①无工会组织,工会经费不得提取,企业已提工会经费需调增所得额
106 × 2%=2.12(万元)
②其他两项经费按计税工资提取数额为:
96× 14%+96×1.5%=14.88(万元)
超标准部分=106 × 14%+106× 1.5%-14.88=1.55(万元)
(5)1999,2000两年亏损可以税前弥补。
(6)调整后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调增项目金额-调减项目金额
=50+2+25+10+2.12+1.55-40-18=32.67(万元)
(7)2001年应纳所得税:
32.67× 33%= 10.78(万元)
案例八
税前扣除业务招待费=5500 × 3‰ + 3=19.5万元,
实际发生额为30万元,超标准10.5万元。
(2)应纳税所得额=5500-3907-130-830-66.5 -28.5-480+10.5-55-40+10=-16.5(万元)
(3)投资方当年亏损,从联营企业分回利润先补亏后补税。补亏时应先还原为税前利润。
50÷(1-15%)-16.5 = 42.32万元
(4)应补所得税额=42.32 × 33%-50÷(1-15%)×15%=5.15万元
案例九
(1)计税收入:
①销售收入5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70万元,购买铁路债券利息收入5万元
②联营企业分回利润还原成税前,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数额=8.5÷(1-15%)=10万元
(2)按税法规定确定税前扣除的项目与扣除标准:
①销售成本4000万元
②销售税金及附加60万元(增值税不得扣除)
③销售费用:
其中广告费按全年营业收入2%以内准予扣除,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扣除标准为:(5000 + 70) × 2%= 101.4(万元)
广告费实际支出120万元,超标准18.6万元,税前扣除的销售费用为180-18.6= 161.4万元
④管理费用,其中:
A.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标准为: (5000+70) × 3‰+3= 18.21(万元)
业务招待费实际支出26万元,超标准7.79万元
B.坏账准备应按年末应收账款(包括应收票据)余额的5‰计提,年末坏账准备金应提取
=300(万元)× 5‰=1.5(万元)
本年可提取的坏账准备金=1.5-0.3=1.2(万元)企业多提坏账准备金=2.8-1.2=1.6(万元)
C.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费用可据实扣除税前可扣除的管理费用为350-7.79-1.6 =340.61(万元)
⑤财务费用:-14万元实际是利息收入14万元需交税
⑥营业外支出
其中非广告性赞助支出2万元、行政罚款1万元、直接捐款10万元,不得税前扣除。
税前可扣除的营业外支出为52-2-1-10=39(万元)
⑦工资支出:
计税工资标准=600 ×12 × 800 ÷ 10000 = 576(万元)
实际工资支出650万元,超标准74万元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⑧“三项经费”:超标准数额=(650-576) ×(2%+14%+1.5%)=12.95(万元)
(3)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①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5000+70+5+10)-(4000+60+161.4+340.61-14+39)+74+12.95=584.94(万元)
②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增长超过10%即(80-22)/22 = 264%,根据税法规定,还可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③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584.94-80× 50% =544.94(万元)
(3)应纳企业所得税=544.94×33%=179.83(万元)
(4)联营企业分回利润已纳税额=[8.5÷(1-15%)]×15%=1.5(万元)
(5)该企业汇算清缴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为 179.83-1.5=178.33(万元)
案例十
(1)计税收入
①投资收益:买卖国债收益不免税,买卖股票的净收入也应并入所得额。
②对软件开发企业超负返还的增值税不并入所得额.
③出售专利权的净收入为:专利帐面价值=60-60÷10÷12×9=60-4.5=55.5(万元)
应交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100×5%×(1+7% +3%)=5.5 (万元)
(2)扣除项目与金额
①业务宣传费:按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5‰税前扣除,即:4000×5‰=20(万元)
(注:自2001年起,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故100万元收入不做为计提业务宜传费的基数。)
实际列支超标准=43-20=23(万元)
②无真实凭证的佣金不得扣除。
③上年自行开发的新技术开发费已在上年管理费用列支,本年不得再摊销开发费。
④为职工投保的健康保险属商业保险,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
⑤扣除项目金额合计=2800+5十(510-23-30)+(380-36-100)=3506(万元)
(3)当年境内所得应纳税所得额=4087-3506=581(万元)
(4)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所得税税率,境内外所得应纳税总额
=581×15%+(60+10) ×33%=110.25(万元)
(5)境外A国分回利润处理:
①境外已纳税扣除限额
=〔543.2+(60+ 10)〕×33%×(60+ 10)÷[543.2+(60+ 10)]=23.1(万元)
②在A国已纳税款10万元,低于扣除限额,已纳税额可据实扣除.
(6)当年应纳所得额=110.25-10=100.25(万元)
(7)国产设备投资抵税:
①抵税限额=80×40%=32(万元)
②国产设备投资当年比前一年新增所得税=100.25-82=18.25(万元)
在抵税限额以内.新增所得税可直接以应纳税额中抵扣.
(8)当年实纳企业所得税为: 100.25-18.25=82(万元)
案例十一
全年营业收人-销售收人+其他业务收人=6000+200=6200(万元)
扣除限额=1500 × 0. 5%+(6200-1500)×0.3%=21. 6万元)
(2)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能扣除
(3)违反税法规定而支付的滞纳金不能扣除。
(4)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不能扣除。
应纳税所得额
=6000-4000-40+200+20-21. 6
=2158.4(万元)
应纳所得税=2158. 4×33%=712. 27(万元);
该企业应纳企业所得税712.27万元。
案例十三
(1)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标准
=1500 × 5‰+(1625+25-1500)× 3‰=7. 95(万元);
业务招待费税前纳税调增额=12-7. 95=4. 05(万元)
(2)2006年应纳税所得额
=(1625+25)-[920+150+45-4.05+36 +7.7+3.3-(260-240)×(1+14%+2%+1.5%)+55]-127=333. 55(万元)
(3)2006年应纳所得税额=333. 55 × 33%=110. 07(万元)
案例十四
(1)该企业2006年度法定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额
=(800+40+50+10) ×3%=27(万元)
(2)该企业2006年度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800+40+50+10) -27=873(万元)
(3)该企业2006年度应补缴企业所得税税额=873×33%-264=24.09(万元)
相关阅读推荐:
› 企业所得税案例
› 厦大版税法与税务会计教案 第6章 企业所得税及其核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