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我校张老师的公开课《海伦凯勒》。听后,我有这样的感受:
一、张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凭借文本语言来感悟人物品质,领悟语言的表现手法上。张老师设计了以“不屈不挠”这个点来辐射全文,带动深入理解的教学策略。学生在课前已进行了自主阅读、批注,课上老师进行了激发、引导和组织交流,形成对于海伦品质进行研讨的教学场。孩子们都能关注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透过语言想象画面,反复有感情地诵读。这样的设计,学生的思想形成了碰撞,进而提升对于语言本身和人物形象的认识。
二、注重激发学习的情趣,让学习语言和体验情感水乳交融。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字里行间充盈着深沉的情感。教学中,孩子们结合文章的空白,展开合理想象,想象世界的美好,想象海伦对生活的热爱,与命运的抗争。但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侧重于对美好景色的想象,此时,如果教师能加以引导,如:这是一个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可是你看到海伦已经在——早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但海伦还在——夜很深很深了,万物进入梦乡,海伦——一阵阵倦意袭来,海伦打起精神,她仍在——食指摸麻了,就换中指……左手的五个手指都摸麻了,都摸破了,血一滴滴滴在书上,海伦忍住疼痛,她就用——右手……体会到人物不屈不挠之奋斗精神与如饥似渴的学习品质,会更与文章的中心、本单元主题相吻合。
相关阅读推荐:
› 海伦凯勒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