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标 说教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知道,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分为四个学段,一二年级第一学段,三四年级第二学段,五六年级第三学段,七到九年级为第四学段,今天我要向大家汇报的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属于第一学段。本册教材包括六个单元,我要说的是第三单元。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与大家交流。
一 说课标:从课程标准和内容标准两方面说。
在课程标准中,我重点研说学段目标。
本学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小数。
2. 掌握必要运算技能,能准确的进行运算,并能进行估算。
数学思考
1. 在运用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2. 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着的信息。
3. 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
3.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 在同伴的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的成功。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
内容标准结合本单元内容说具体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初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百”的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和数位顺序,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体会100以内数的意义。
3.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发展数感。
4.学习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说教材。
我将从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立体式整合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编写特点
这册教材的编写,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单元的标题为“生活中的数”。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让学生体会到数是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常识中抽象出来的。例如,教科书设计了数花生,数小棒和数方块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从中抽象出100以内的数,体会数数目较大的物品是,可以按10个分堆比较简便,通过操作体会10个十就是1个百,进而抽象出新的计数单位“百”,为以后认识生活中更大的数奠定基础。
另外,教科书还安排了“小调查”活动,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100”,“调查一下学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哪班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等,让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生活中的信息,体会生活中的数无处不在,我们离不开数。
2. 以动手操作为线索,寓知识于动手操作中。
在教科书中,通过数数、读数、写数、比较数的大小、估计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数数的基本技能,而且引导学生不断体验数的进位和位值概念,体会数的相对大小,这是发展学生数感的基础。例如:在“谁的红果多”中,比较21个红果和18个红果谁多谁少,教科书设计了摆小方块和拨计数器的活动,帮助学生把数数的前后顺序关系顺序地转化为数的大小关系,借助直观表象,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又如,教科书在“小小养殖场”中设计了一个猜数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运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等词语描述,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3. 利用直观模型,帮助学生体会位值的感念。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通过活动能更好得体会自然数的概念。教科书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让学生在数数的活动中感悟、体验位值和“满十进一”的道理。
教科书在认识数的过程中,都设计了让学生亲自动手的操作活动。通过数实物、摆计数单位模型、拨计数器上的珠子等活动,让学生体会10根1捆,10个1摞地数,可以方便计数,帮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的意义及计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在计数器上拨珠时,相同个数的珠子拨在不同的数位上,代表的“多少”就不同。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数位”“满十进一”等基本概念。
4.练习题的设计循序渐进,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其基本体例是问题情境 ——动手 操作——得出方法——练习应用。他不仅结合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以本单元为例:本单元中《数花生》《数一数》《数豆子》三节课的第一环节,都分别创设了儿童熟悉的环情景和贴近生活的食物,都是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抓一抓、估一估等活动,体会100以内数的数法。最后通过“练一练”进行巩固练习。
内容结构:
一年级下册共六个单元,按内容可以分为三大块。
●数与代数部分包括:加与减(一)、加与减(二)、加与减(三)、生活中的数。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及数的运算。
●图形与几何包括:比较、位置与顺序、认识图形。它们可以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统计与概率” 主要是分类,是让学生体会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综合与实践” 在本册即数学好玩,包括“淘气的校园” 和“ 一起做游戏”两个内容,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所交流的内容就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生活中的数”这部分知识。
第三单元教材由6课和练习二组成。分别是《数花生》(100以内数的数法)、《数一数》(100以内数的数法)、《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谁的红果多》(比较数的大小)、《小小养殖场》(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做个百数表》(100以内数的顺序)
立体式整合
横向整合:本单元数的认识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大小比较,以及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纵向整合:“生活中的数”在一年级上册安排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在一年级下册安排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二年级下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第二学段四下安排了亿以内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这样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学习数的认识,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学习规律。而本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的学习,是小学六年数的认识这一板块的基础,将为后续数的认识的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 说建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将从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方面与大家交流。
教学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
第二,培养自学能力和预习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有时会出现几种做法,只要学生能正确表述解决问题的思路,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只有及时组织反馈与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这样就逐步提高学生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第四,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总之,我们要把“课堂”变“学堂”,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努力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探究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我觉得应做好以下三点
1、围绕目标 注重根本
我们要尽量的使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作业质量:每天的家庭作业优秀者;超额完成者;独立完成思考题的; 得两颗星。作业良好者,得一颗星;课堂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者:扣一颗星。
课堂评价:积极思考,敢于开口,加一颗星。小组合作中,乐于把胜利果实跟同伴分享;敢于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基础性题目能消化掉;不懂就问;课堂积极发言者。加两颗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优生主动帮助学困生排忧解难者,课堂表现优秀者,能当小老师者。加三颗星
2、注重实践 形式多样
在评价学生数数能力时,利用数数比赛,对口令,隔数数开火车等活动介绍自己学习的小窍门。把教师评价跟学生的自我评价、生生评价乃至家长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实施评价,应注意多种方式、多元参与、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中体现口头与书面相结合、激励与批评相融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3、思维交融 体现综合
对数数知识评价时,一要看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二要看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三要看他的动手操作能力,四看情感态度表现如何。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包括文本资源,如教师用书。我们可以对教科书进行增减、调置换,整合,延伸;也可以利用生活资源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也可以拓展学科资源,捕捉意外的资源;并在课堂中开发主体资源,因为班级中总有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都是有效地课程资源,将这些资源开发出来并运用好,教师可以省去不少的“教功”;更可以汲取文化资源。
以上是我对本册教材第三单元的解读,有不足之处请给予指正,谢谢!
相关阅读推荐:
›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优质课比赛说课稿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