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的《落花生》让我感触颇多。特别是他的轻松、真诚。这表现在:当他让孩子们说说自己与其他老师有什么不一样时,他显然是没有老师架子的;他问学生,你有什么想对我说是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后来,让这些学生给他介绍常州有哪些特产,更是为了引出了用花生做的食品,从而巧妙地进行“落花生”的教学。
在课堂上,他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入手,一遍遍的读词语、读语段、读课文,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并纠正。更重要的是他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或者提醒学生运用以往的学习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或者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者友情提示,诸如此类,都是学法渗透,不过,是学生自己“学”,自己获得答案。
在处理“桃子、苹果、梨”的问题上,以及对后面“不要只讲体面”一句中“只”的提炼,他对教材的把握很准确。这两个地方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许地山写是这样写的:“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只”字被提炼出来了,桃子石榴苹果是只讲体面么?显然不是。那为什么比?因为它们和花生的生长特点截然不同嘛!这才符合对比的特质,才更能体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依然默默地奉献、默默地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品质,而并不是在这里贬低桃子、苹果、梨。最后他还揭示了“借物喻人”的这一种写法。
总之,这次的外出听课使我受益颇多。
相关阅读推荐:
› 落花生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