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教学设计
儋州市那大实验小学 符卓先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课《山雨》如诗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令人神往的山林雨景图。
教学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山雨浓浓的喜爱之情。课文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写,共10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重点描写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浓浓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理念:
老师组织学生自学,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点拨赏析朗读优美语句、段落,营造诗意的课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激情质疑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有一双美的眼睛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自然界的美。
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板书课题)
3、看看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预设:山雨写什么景色?作者是怎样来描写山雨的?课文主要写山雨的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揭题引入,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美丽的自然景观的习惯,激起话题,又让学生质疑,共同产生探究的欲望。
二、 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课件展示新词:
水淋淋(lín) 啼啭(zhuàn) 倾吐(tù) 神奇 优雅 辨认 清新欢悦 清脆 凝聚 奇妙无比
2、课文的初步理解:指名三名学生朗读(1——4,5——7,8——10自然段),老师为什么这样安排?
3、思考问题,并完成填空:
课文是按______ 、 _____、 _______的顺序来描写的,作者听到了_____,观察到了_____。课文着重写了山雨的____、 ____两方面,表达了作者________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学生在扫清学习的语言障碍基础上,直接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给学生的填空设计又让学生很快地把握课文大意。
三、 研读课文,品味赏析
(一)、朗读课文最后一句:仿佛是山雨的一场余韵。既然是余韵,那么还有什么韵呢?(理解“余韵”的意思)
(二)、自读感悟。带着“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设计意图】“余韵”一词入手,让学生懂得从山雨的神奇声音、山雨的美丽颜色完成“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
(三)、组织交流,个体感悟:
1、感悟雨的声韵。
(1)山中的雨是怎样来的?划出有关语句并说一说雨的特点。(突然、悄悄地)
师过渡:雨就这样“突然”、“悄悄地”来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你似乎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
用自己的体验读出的“突然”、“悄悄地”。
(2)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找出令你感触最深的语句,划出来。
a 课件展示: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b 师生交流:
“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体会两个省略号
c 品析朗读。
(3) 课件展示: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过渡:作者大胆而有神奇的想象,给我们奏响了山雨的音乐美,引起了我们无限的遐想。但是,山雨来了,山中的一切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
【设计意图】为营造一个诗情的意境,让学生在美丽而自己的朗读和想象中,使心灵自动飞翔,文本得以全新的体验,山雨的音乐美尽显雨中,使得韵味无穷。
2、感悟雨的色韵。
(1)师生交流。
(2)课件展示:
在雨中 ,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预设学生感悟:
A“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B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C 这水淋淋的绿颜色不仅让作者的眼睛看到了,心中也感受到了。
(3)课件展示山雨各种绿的颜色
过渡: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然而,你又是怎样体现着山中的美的?
【设计意图】从山雨来之前山中的色彩及来后的色彩,体验绿是一种水淋淋的、富有动感、极具生命的色彩,学生自主找出来并能用自己的朗读来体验这种美,同时又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体验到文本的诗化语言。
3、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此时此刻,在这优美动听的雨声、 这雨声中的绿色在你眼中、胸中,你认为应该怎样去读呢?谁能变成朗读声来告诉大家?
(1)、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过渡:《山雨》如诗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令人神往的山林雨景图。我们只有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聆听山雨的声音,一遍遍想象着雨中的情景,沐浴山雨,才能品味雨中山林神奇的绿。
(2)、抽生朗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描述自己的想象
【设计意图】读、听、想象三个环节同时进行,同步进入诗境,更主要的是在学生富有韵味的朗读声、独特的联想和想象中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浓浓喜爱之情。
4、体会余韵
(1)雨停了,这是山中还有什么?
(2)这山手中的一切,除了鸟儿的啼啭、雨声的叮咚,还有什么?学生体验山中的安静。
【设计意图】回扣“余韵”,余味更佳。学生不仅局限于文本,个性的想象可能让学生的诗意味更浓。
四、交流朗读,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美美朗读课文。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写雨”的成语。
3、师言: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雨下个不停,紧张而又舒缓…….我们在雨水的弹奏中攀缘于茫茫山谷,感觉着上天赐予的无边旋律,它一会儿如小提琴空旷轻灵,一会儿铁骑突出,一会儿春江花月,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雨滴,在伞上清晰地弹奏着,又顺着伞缘滴入泥中,有着鸣筝般的乐声,仔细听去,耳中似乎并没有声音,再听,又分明翁翁地,遥远而飘忽,如身边的雾……
4、写话训练: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
【设计意图】资料的补充是为学生习作做好准备,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从词的积累到句的赏析,把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真正落实在有效的语文教学之中。
相关阅读推荐:
› 山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