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历史说课稿八年级历史说课稿> 正文

挑战与回应—日本的崛起说课稿

Tags: 挑战与回应 日本的崛起
字号:T|T
本站微信

《挑战与回应——日本的崛起》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二课第三子目挑战与回应(不包括海地独立的相关内容)。本课通过日本明治维新的教学案例,认识面对整体世界的形成,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主动顺应工业革命的发展潮流,实现民族振兴,从而培养国际意识和竞争意识.。本课教学也是为给以后教学中日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1、 教学对象:初中八年级学生
2、 学生情况:
①知识基础:这是初中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日本的历史,会有陌生感。但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日本产品和日本文化机会很多。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对日本的映像展开教学。
②心理特征: a、八年级学生,求知欲旺盛,对历史有较高的兴趣。
b、机械记忆的成分还很重;思维方式以感性认识为主。
c、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愿景:
在新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着眼于学生的感观学习和思维拓展。本课采用课前资料搜集、分析、情景剧表演、学生讨论、疑惑解答等教学活动,力求创设民主、开放、平等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和思维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快乐的,从而培养资助学习能力,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说出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影响。从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迁移到中国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搜集有用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会从历史事件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由明治维新的历史联系到当今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如何应对新一轮的挑战.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国际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以及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以古鉴今。
教学难点:涉及明治维新背景分析(内因和外因),八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有限,对历史背景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
教学用具: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今年4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演讲时说:贵国有句谚语:“尽管风在呼啸,山却不会移动”。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尽管经历过风雨和曲折,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根基,如同泰山和富士山一样不可动摇。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一个半世纪以前还是内忧外患,今日它已跻身发达国家之列。日本的强国之路的起点在哪儿?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时事导入突出本学科关注社会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1.在化解难点时,先让听一段事先录制的明治维新背景播报,回答相关问题。(学生带着任务去听,可以更好的集中学生注意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幕府统治的危机)内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外患:西方列强的入侵。
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假如你是一名日本一名下级武士,你会采取什么行动?简单介绍倒幕运动的经过。承上启下(教师)
推翻了幕府的统治,日本就强大起来了吗?(没有,还需赶上西方工业文明的潮流,取西方之长,补己之短。)
(环环相扣,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课堂变得有趣而生动。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危机意识。)
3、在突破明治维新内容这个重点时,安排历史情景剧 “茶室趣话”表演。1885年,在日本东京郊外的茶室,一个旅居海外日本青年川岛归国后,和儿时的伙伴一起聊天的情景。重在体现明治维新给经济、教育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带来的变化。然后归纳内容。(经济、教育和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以学生的语言传授历史知识更易于接受。情景剧的表演将本节课带入第一次高潮。)
过渡:这次维新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由此看出日本民族具有怎样的精神?(善于学习,取长补短的民族)紧扣主题。
4、在学以致用方面主要采用讨论法。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今天我们学习了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什么样的启示?(分小组讨论,记录要点.这个开放式问题.关键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三)课堂小结
5、课堂小结。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和殖民掠夺的挑战,日本在明治天皇的带领下,锐意改革,大胆的学习西方。走上了工业化道路。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发展闭关自守不行,那样只能做井底之蛙,会逐渐衰落下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上我们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扬长避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编了一首小诗:
明治维新
日出东方一岛国,
闭关锁国遭入侵。
自上而下学欧美,
变法图强震四方。
(画龙点睛,便于学生记忆.减轻学生的负担。)
(四)知识拓展
6、解疑释惑? (为了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解决学习中的一些疑惑,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要解决学生的所有疑惑很难办到.通过这样的提问然后解答,可以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求.)
(五)巩固知识:
7、作业布置:课后阅读《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然后写一篇150字左右的读后感。(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通过课后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更多的知识.写读后感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
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时,期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再现历史,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破重点、化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真正做到感知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教学反思:
这节教学研讨课上完了,留下了很多值得去思考的问题。一堂研讨课,仿佛是经过一场新课程的洗礼。整个课堂,老师只是一个穿针引线之人。引上了路,学生眼前豁然开朗,学生的回答往往会让人意想不到,又言之有理。在解疑释惑环节,学生有问道:靖国神社是怎么回事?钓鱼岛问题;武士道精神等。幸亏我事先有准备,要不还真让学生给问倒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相长,师生互助,在学生给予的一个个惊喜中,完成了教师事业的升华。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一堂课后往往都会留下遗憾,只有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完善,才能达到教育的新境界。

相关阅读推荐:

挑战与回应—日本的崛起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