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和羊》说课稿
【 教学设计理念 】
将“感悟”与“训练”有机结合,实现在“过程和方法”中训练“知识和能力”,感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努力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 教材分析 】
● 《骆驼和羊》是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讲的是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谁也不服谁,因而争论不清,最后只好找老牛评理的故事。
● 文章按照争论、证明、评理的事情发展顺序展开,文路清楚,便于学生理解。文中有生动的语言描写便于学生进入角色,体会感情。
【 学情分析 】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默读方法,有一定的自读思考能力。能通过抓重点词语理解体会文章的感情。
在思想方面:现在的学生在家中都唯我独尊,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冲突总是述说别人的过错。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适时的进行德育教育。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长处”“短处”并能用“长处”写一句话。
3、懂得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
4、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老牛的话,懂得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
一、复习引入 做好铺垫
在复习中,要求学生读准音、读出语感、初步理解词义。
把生字分成两组,第一组重点复习字音,在复习“模”字时安排了据词选音的练习。第二组主要是理解词义,在复习又窄又小一词时设计了照样子写词语的练习。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又进行了语基训练。
二、品读文本 深入感悟
(一)整体感知 :体会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让学生想一想骆驼和羊( )怎么样?在干什么?听老师读课文思考答案。(安排配乐朗读有两个目的一是起到范读的作用二是为后面学生体会骆驼和羊的心情打下基础。)
通过阅读学生知道骆驼和羊在争论,要用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追问它们是怎样争论的?导入到课文第一段的学习之中。
(二)品词悟句 角色朗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别读出骆驼和羊的语言。
(2)课件出示,体会它们的语气
我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高比矮好。
我也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矮比高好。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之处?什么叫证明?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读出骆驼和羊在说话时的骄傲、不服气的语气。
前排矮个同学表演羊,后排高个同学表演骆驼,分角色朗读,读出双方的不服气。再同桌对读。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体验角色心理,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这样学生在有趣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兴趣。
最后用它们怎么证明?(用一件事来证明)导入第二、三段的学习。
1、 出示图,观察他们来到了哪里? 看图理解“围墙”。
2、 重点理解“园子四面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从中体会出枝叶很高。
3、 骆驼和羊是怎样表现的?
骆驼的表现:通过增减还正的方法体会骆驼吃到树叶轻而易举。
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
骆驼抬头吃到了树叶。
读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羊此时又是什么样子?用—在文中把羊的动作画下来读一读可以批注一下你的感受。
(羊:抬 扒 伸 吃从中看出羊非常的使劲确吃不到树叶。)
课件出示羊和骆驼的表现让学生对比读
4、想一想为什么骆驼能吃到树叶而杨却吃不到?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骆驼用一件事情证明了:高比矮好
此时的骆驼是什么心情?(得意)
再读读骆驼的话“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
如果你是小羊,你有什么要说的?(不服气,要用一件事证明自己的观点)
5、我们来看看小羊是怎样证明的?
(1)我们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用了什么学法?(总结)
来到什么地方?骆驼的表现 羊的表现 证明了什么
(2)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学生自学反馈
门什么样? (又窄又小)
面对这样的门羊什么样子?(大模大样)
学生表演朗读
骆驼有什么表现?(跪 低 钻 钻)
什么是钻?骆驼为什么钻?对于骆驼来讲什么样的门才能进去?
通过这件事情证明了什么?(矮比高好)
6、讨论一下:到底是高好?还是矮好?
7、我们听听老牛是怎么说的?
(1)课件出示老牛的话,读一读,你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长处、短处 )根据板书理解骆驼和羊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三)语言训练 练习表达
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填一填
(1)因为骆驼只看到自己的( ),没有看到自己的( ),所以认为长得高好。
(2)因为羊没看到自己的( ),只看到自己的( ),所以认为长得矮好。
(3)所以我们应该( )。
(四)交流对话 领悟道理
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样想、怎样说呢?
相关阅读推荐:
› 骆驼和羊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