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说课
一、课程总体设计
(一)课程定位
全院公共课
适应大学生自我成长
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水平
促进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通过案例教学、通过活泼的课堂互动,使用游戏、flash等有效的视听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眼未来、解决问题、自我发展、增强实效。
二、教学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在学生第一学年完成,周学时为2学时,总学时为36学时。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讲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第二讲 心理健康概述
第三讲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第四讲 健康的爱情观与性心理教育
第五讲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
第六讲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第七讲 大学生的情绪健康
第八讲 生涯发展与心理健康
三、方法
(一)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等。以PPT课件讲授作为主要手段,结合课堂提问、讨论、案例分析、心理测试、习题练习等形式为辅,以课堂活动、读书笔记、观影笔记等实践性教学为补充。
(二)教学思路:
提出现象—分析原因——透视危害——树立榜样——给出建议
学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2课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讲内容
学习的概述
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大学生常见学习困扰
与学习心理有关的理论
积极学习心态和有效学习方法
学习动机的激发
有效学习方法的习得
提到“学习”你会想到什么?
头悬梁,锥刺股?
做不完的习题?
考试前的挑灯夜战?
紧张的高考?
……
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一种模仿
学习是一种复制
学习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
学生的答案
一 、 学习的概述
(一)学习(重点)
孔子:“学而时习之”
中国古代教育家:“学”就是闻、
见,是获得知识、技能。
甲骨文
1、学习的定义
狭义学习
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指导下,受教育者读书求知并获得一定结果的实践活动。
广义学习
普通心理学的定义—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的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
2、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3、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
2、学习内容
知识的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等等专业知识;
能力的学习:包括智力技能、动作技能和社会行动技能,诸如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生活能力、健体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的学习,又称人格学习、人文精神的学习。比如诚信、守时等人格特点;渗透在知识学习、能力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
3、学习方式
强调对终身学习的热衷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主动求知、能动的发现、探索和创新;
在时空上,走出课堂、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使人的生命历程成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学习历程。
强调对学习能力的培养、终身学习理念的建立、全方位学习和多种方式学习的拓展。
小练习
请根据我们刚刚对学习的界定,回忆一下,从小到大,你的一次成功的“学习”经历。
从开始到学会,花了多长时间?经历那些过程?
有哪些人、事或情绪促进你的学习过程?
有哪些人、事或情绪阻碍你的学习过程?
对现在的你有什么启发?
(二)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1、逐渐接受现代教育观,也被传统教育所限制
大学在某种程度上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但也在逐渐接受全面发展,从多层面、多角度学习的现代教育观。
(二)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2、学习内容体现多元化和丰富化
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有些交叉学科,既需要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也需要学习人文科学知识;
开始逐步走向社会,扩展生活领域,从社会实践中学习;
注重能力的培养;
注重情感态度的学习;
开始创新的探索、科学的研究。
(二)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3、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自学占据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自觉性增强;
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及校外学习相结合,实践性的学习增多;
通过网络等各种载体的多手段学习也日渐普遍。
(二)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总结
从教导中学习——边听边学
从观察中学习——边看边学
从实践中学习——边做边学
(三)大学生常见学习困扰
没动力,不想学
无毅力,不爱学
不得法,不会学
压力大,学不好
没动力,不想学
高考发挥失常,没考上理想学校,心理落差很大,没有动力学习。
对所学专业不满意,不想学。
没有明确目标,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
对未来就业前景感觉迷茫,觉得学习也没有用。
无毅力,不爱学
在大学里,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催促,自我监督和管理的能力差,一下子放松了,不努力学习。
经过高考的煎熬之后,不愿意再辛苦学习,得过且过,及格万岁。
在大学里,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很多活动:社团活动、网络、兼职赚钱…… ,容易被学习之外的事吸引,难以专心学习。
不得法,不会学
无法摆脱高中的学习方式,不习惯大学的学习特点,虽然很努力,但是效果却不好。
平时课程太多,不会分配时间,焦头烂额,却哪门课都学不好。
不讲究学习方法,长时间对着单调乏味的学习内容死记硬背,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平时学习不抓紧,临考前通宵达旦,废寝忘食,造成生物周期混乱,学习效率下降
压力大,学不好
当成绩不太理想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加重自卑和压力。容易考试焦虑,一到考试就发挥不好,形成更大压力,恶性循环。
过多自我加压,长期超负荷学习,过度用脑,不注意劳逸结合,导致身心异常疲乏,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变差,对学习感到厌烦郁闷。
二、与学习心理有关的理论
(重点、难点突破)
学习的联结理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记忆的相关理论
经典学习模式
巴普洛夫、华生学习理论——反射性学习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由外界环境刺激导致的不需要学习的自然的生理反应。
望梅止渴
【条件反射】由外界环境刺激(中性刺激或无关刺激)导致的反应,是一种习得反应。
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是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重合或相继出现。
条件刺激通过这一方式与无条件反应建立暂时联系,从而形成经典条件作用。
(1)条件学习前
非条件刺激(UCS) 非条件反应(UCR)
条件刺激(CS) 不能引出UCR
(2)条件学习中
条件刺激(CS) + 非条件刺激(UCS)
非条件反应(UCR)
(3)条件反应形成
条件刺激(CS) 条件反应(CR)
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
喜欢一位老师,很可能也会学好一门课
讨厌一位老师,很可能也会不喜欢一门课
可以做些什么促使自己更喜欢学习?
2、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
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不断的尝试,发现并保留正确的尝试,摒弃错误的尝试,从而完成学习过程。
学习的形成受到学习行为结果的影响,错误而无效的动作逐渐被淘汰,正确有效的动作则被保留。
桑代克的迷笼实验
把饿猫放进迷笼,笼前有食物,它会通过不同尝试,最终学会打开笼子。
一开始会花很长时间,慢慢学会之后,打开迷笼所花时间减少。
实验:猫尝试错误学习的过程
试误学习的应用
操作性的学习会比较符合
学电脑——一开始常按错键,多次练习就可以学会。
游泳、骑车、学电脑……等操作性的技能。
通过练习肯定能学会,总结经验和规律可以促进学习。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是有机体的自发行为,而非刺激引发的。
人类的大多数学习是操作学习,人不是被动等待刺激,而是积极主动地对环境进行探索,先有反应,然后才知道结果,再根据结果去调节行为。
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过程,其中,强化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重要手段。
斯 金 纳 箱
把小白鼠放进箱内,白鼠会有多种行为,比如,按压杠杆
按压杠杆
无强化
行为消退
强化后
行为增加
当白鼠无意间按到杠杆的时候,如果能够获得食物,就会增加按压杠杆的行为,如果没有得到食物,就会慢慢减少该行为。
行为形成技术:
强化
强化
自发行为
新行为
正强化物,它是指跟随在一个操作反应之后,并能提高这个反应概率的刺激物,这种刺激物对反应产生正强化。
考了100分,可以得到100元奖励。
负强化物,它是指一个刺激如果从某一情境中排除时,由此能够加强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它就是负强化物。
考了100分,回家可以不用洗碗。
行为消退技术:
不予理睬
不予理睬
行为消退
惩罚
惩罚
行为消退
闯红灯,被罚款。
考试不及格,被家长批评,以后不敢不及格了。
应用
举例:请宿舍人帮忙监督,如果不能坚持每天锻炼的话,就要请大家吃饭。
当你获得好成绩时,自己和周围人会怎么反应?
当你没有考好时,自己和周围人会怎么反应?
你平时喜欢什么?
你平时不喜欢什么?
如何让你对专业课学习感兴趣?
记忆的相关理论
记忆曲线
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记忆曲线
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有意义的材料更不容易遗忘。
在学习中如何运用?
短时记忆
5分钟。
30分钟
12个小时
长时记忆
1天
2天
4天
7天
15天
记忆
短时记忆容量:7±2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长时记忆
詹金斯和达伦巴克(1924 )的研究
复习多样化——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做用;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当我们英语单词时,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汉语拼音对我们的记忆有干扰,这就是前摄抑制,前面学习过的材料对记忆的影响;当我们能熟练使用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又对我们回忆汉语拼音会有干扰,这就是倒摄抑制。
三、积极学习心态
和有效学习方法(重点)
激发主动学习动机
设立合理学习目标
制定科学学习计划
(一)激发主动学习动机
动机是人类一切活动的驱策力。
学习动机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应,它表现为学习的志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推动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1、直接性的近景性学习动机
这类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是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所引起的。
2、间接性的远景学习动机
这类动机与人生意义和社会意义相联系,是社会要求在学生学习上的反映。
这类动机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不易为生活中的偶然因素所改变,能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
外来动机:学习活动是为了外部报酬、奖励或荣誉。
内在动机:学习活动是为了学会所学的内容本身。
认识兴趣(求知欲)
成就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主要构成部分
(四)学习动机的培养
外来学习动机是通过激发内部动机来发挥作用的,
因此,学习动机的培养关键在于内部动机的形成。
1、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会使学习具有稳定和持久的
动力。
2、降低与学习无关的活动是间接地提高学习动机的
方法。
3、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方法
一群小孩,中午在院子里吵闹,让人无法休息,邻居们说了很多次都没用。一天,在孩子们吵闹的时候,王老师把孩子们叫过来,说每人给你们两毛钱,你们中午要一直吵……一直持续了一个星期,孩子们到王老师家领钱,然后吵闹。到了下周一,孩子们再次来到王老师家,王老师没有给钱,孩子们就各自回家了“没钱,谁给你吵啊!”院子里恢复了安静。
(五)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方法
寻找适合自己的“强化物”
做什么会让你感觉高兴、舒服?
听歌?逛街?美食?打游戏?
可以在完成任务之后给自己奖励
寻找适合的榜样
发动周围同学帮忙监督
加强与同学间的讨论与交流
努力获得周围人的支持
(六)设立合理学习目标
明确的标准能激发实现目标的动机。
跳起来能够得到的果子是最甜的。
学会做人 learn to be
学会做事 learn to do
学会与人相处 learn to be with others
学会学习 learn how to learn
你希望毕业之后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
作业:制定科学学习计划
个人特点和学习需要相结合
大学可能会有的考试
每学期期末考试
计算机等从业资格考试考试
专升本、专本衔读考试等
……
什么时候考试,要花多少时间准备
我的特点
什么科目学的最好?
什么科目学的最不好?
什么时候学习效率最高?
什么时候最想休息?
什么样的休闲方式最适合我?
作业:制定科学学习计划
具体行动才能带来目标实现
认真上课、自习,不懂就问
找一份家教或者兼职
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好好玩
积极主动参加各种的活动
多和异性相处
积累各方面的能力,关注工作/考研信息,确定目标,及时准备
得到奖学金
自力更生
过得充实而快乐
变得自信而开朗
找到恋人
为考研/找工作做好准备
我希望在大学……
我可以……
作业:制定科学学习计划
规律作息,规律生活
(由于宿管老师反映,我校大部分学生生活作息时间普遍不规律且不理解学校要求熄灯的现象,在此特意展示“人体”作息表,进行书本教育的同时,联系实际,进行校规校纪的教育。)
及时科学地复习
及时调整计划
如果你不能坚持执行计划,很可能是计划不合适
计划中必须包含休息、突发事件、奖励
一天的生物钟规律
9时 精神活性提高,疼感降低,心脏开足
马力工作。
10时 精力充沛,处于最佳运动状态,是最
好的工作时间。
11时 心脏照样努力地工作,人体不易感到
疲劳。
12时 到了全身总动员的时刻,此时最好不
要马上吃午饭,而是把吃饭迟到13时。
13时 肝脏休息。上半天的最佳工作时间即将
过去。感到疲倦,需要休息。
14时 是1天24小时的最低点。反应迟顿。
15时 情况开始好转。人体器官此时最为敏感,
特别是嗅觉和味觉。
17时 工作效率很高,运动员的训练量可以加
倍。
18时 疼感下降。希望增加活动量。
19时 血压增高,精神最不稳定,任何小事都能
引起口角。
20时 体重最重。反应异常迅速。
21时 神经活动正常。此时最适于学生背书。晚
间记亿力增强,可以记住不少白天没有记
住的知识
22时 体温下降。
23时 人体准备休息。
“学会学习”本身也是一个
学习的过程!
谢谢大家!
请批评指正!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