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 五学习主题第 17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学习主题第 17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一、学情分析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初步具备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技能。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学习主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的第一部分内容。它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因此本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
二、教材分析
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课堂讨论等方法学习基本史实;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发表观点;
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
知道“双十协定”内容,记住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地区以及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重大战役,掌握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标志,理解抗战胜利后中共提出的反内战方针的背景和目的。培养学生依据基本历史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领会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引导学生在战略上藐视对手,在战术上正视对手,在困难中看到成功,树立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教材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教材分析
(1)重点:
重庆谈判,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被粉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依据:这三部分都是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和平民主艰苦卓绝斗争的关键步骤,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突破方法:设计丰富的学生探究活动和层层递进,富有启发性的,并且学生感兴趣,能够解答的问题。
3、教材的
重点和难点
(2)难点:
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期间复杂的斗争
依据:复杂的政治形势和斗争对初二学生来说相对抽象,理解有难度。
突破方法:采用情境创设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史料阅读法来让学生领悟和理解历史。
二、教材分析
4、教学理论
新课程理念: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1、说设计思路
(1)说教法学法
(2)说设计思想
教法:以情境体验历史;以探究认识规律;以交流升华情感。采用问题探究法,讨论谈话法等。
学法: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3)说课前准备
三、教学设计
1、说设计思路
(1)说教法学法
(2)说设计思想
(3)说课前准备
本课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并设计适当的学生活动, 使各种教学资源能有机结合,发挥最优化效果。
本课设计突重点,化难点。设计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适当穿插师生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求知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三、教学设计
1、说设计思路
(1)说教法学法
(2)说设计思想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音视频材料收集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馆、上网浏览等方式,亲自观察、收集并整理资料,制作PPT。
(3)说课前准备
三、教学设计
2、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学新课
一、重庆谈判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三、转战陕北
四、挺进大别山
●巩固小结
●练习反馈
三、教学设计
2、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副中共七大会场图
设问:1.该图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会议?
2.会议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抗战胜利后存在哪两种前途和命运?”
(设计意图: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待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彻底实现党的七大的政治路线,与国民党的独裁内战进行了不懈的斗争,首先就是在谈判桌上的斗争,自然导入了本课主题。)
三、教学设计
2、说教学过程
●教学新课
一、重庆谈判
1、学生看书,根据教材内容归纳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形势 :(1)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2)美国支持蒋介石。教师稍作分析,过渡到蒋介石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能力。)
2、重庆谈判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此我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角色扮演,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来寻求突破。
方案:请课前准备好的三位学生扮演”小记者”,分别就“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 ”、“毛泽东一行赴重庆”、“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三项主题,利用多媒体PPT展示相关历史图片、文献、漫画、影视片段行进行报道(报道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凸显重要知识点),要求简洁大方、有新闻报道之风,每位记者报道之后,班级其余同学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教师再作小结。
三、教学设计
情境探究活动:假如你是当时的中国人,有何感想?
流程模式:小记者报道 + 民众分析讨论 + 教师小结
◆ 记者甲报道: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
民众讨论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去重庆真的是为了“国家大计”吗?
2、那么他电邀毛泽东去重庆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教师小结:
◆记者乙报道:毛泽东一行赴重庆
民众讨论 :1、毛泽东为什么要冒风险去重庆谈判?
2、毛泽东去重庆会改变蒋介石的既定方针吗?请举例说明。
教师小结:
◆记者丙报道: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民众讨论 :1、重庆谈判又有何重大意义呢
2、蒋介石是怎样对待“双十协定”的呢?
教师小结:
三、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此法是通过创设历史情景,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印象深刻。再加上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和目的,以及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飞赴重庆谈判的目的,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学习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学习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的伟大胸怀。)
教师过渡:事实证明,重庆谈判只是蒋介石准备内战的掩护,在完成内战部署之后,蒋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发动了内战。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要求学生看书后回答:1.全面内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事件是什么?2.蒋介石全面进攻的结果是什么?教师通过投影《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美国对国民政府援助的情况》及《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使学生认识到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实力的悬殊进而引出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及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教师过渡:蒋介石全面进攻失败之后,又制定了重点进攻的作战计划。下面就以敌人重点进攻陕北为例来看看当时的情况。
三、教学设计
三、转战陕北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找出有效的历史信息。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其进攻就被人民解放军挫败?
四、挺进大别山
此目再次采用小记者报道的形式活跃课堂,也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我探究成果,合作交流,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小记者报道:内战一年来双方力量对比变化(一边展示在老师指导下事先已搜集、整理好的表格、漫画等资料,一边讲解)
教师引导:形势下共产党做出了新的战略的决策: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小记者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利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示意图》生动讲解)
三、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1.什为么解放军会选择大别山为战略反攻的突破点?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敌人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像一把尖刀插入了敌人的心脏。
(设计意图:方法上,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采用直观演示法,诱思导学法等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的目的。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三、教学设计
●巩固小结
一、重庆谈判
1、背景 ①美蒋阴谋发动内战
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③中共为争取国内和平,应邀谈判
2、概况: ① 时间:1945年8月
②地点:重庆
③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人
④ 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时间:1946年6月
2. 地点:中原解放区
三、转战陕北: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节节胜利
四、挺进大别山
1、时间:1947年6月
2、概况:刘邓大军强渡黄 河,进攻国统区,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3、意义:①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②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三、教学设计
●练习反馈
选择题
1、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目的是:
( D )
A、讨论停战的问题 B、筹备政治协商会议
C、争取国内和平 D、准备内战
2、美蒋发动全面内战开始于:
( B )
A、1945年8月 B、1946年6月
C、1947年3月 D、1947年夏
3、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C )
A、三大战役的开始 B、渡江战役开始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4、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根据地,严重威胁了
( B )
A、南京、上海 B、南京、武汉
C、武汉、重庆 D、上海、武汉
考考小记者的新闻知识水平
敬请各位老师指教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