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征文心得论文反思> 正文

高等教育论文 什么样的大学是好的大学?

本站微信

什么样的大学是好的大学?
摘要:无论从国家的宏观层面、社会组织的中观层面、还是国人个体的微观层面,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强烈地关注着大学,如此强烈地呼唤一所又一所好大学的出现。本文从实践的角度给出了如何去考察一所大学是否是好大学的路径,同时也理性地讨论了好大学的五个标准,那就是:先进的办学理念;良好的治理结构;优良的教师队伍;超拔的大学精神;充足的办学设施。
关键词:大学 办学理 治理结构 大学精神 教学队伍。
作者简介:汪明义(1964-),男,四川南部人,教授、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学院院长,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对于国人来说,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密切地关注着大学这类组织。从宏观层面看,中国共产党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何谓实现伟大复兴呢?就是说在那时我国GDP要达到1820年我国占世界总量三分之一的水平。我们的发展路径是什么?我们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什么?党中央和国务院高瞻远瞩,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两大战略。何谓创新型国家呢?按大家比较认同的观点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创新投人高,国家的研发投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二是科学研究与现实结合度高,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四是创新产出高,相当比例的科研项目均获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上述各项指标除了投入外均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何谓人力资源强国呢?大家公认的人力资源强国应包括如下主要指标: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完善;教育产品的数量、层次和类别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全面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高,能够培养一大批各个行业的一流人才,满足实现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教育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教育经费包括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社会和个人教育投资等基本满足教育发展需要。高等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引领文化和服务经济社会的重任。因此,无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还是人力资源强国,都与高等教育直接相关。
从中观层面看,社会的各级组织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波澜壮阔的进程中实现自己的目标,主要是越来越要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依靠管理创新。因而社会各界强烈地呼吁大学能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从微观层面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连。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当今时代的公民越来越将自己的全面发展和更好的发展放在了了首位,而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已经被视为个人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更好展的核心途径。所以,公民个人也在呼吁更多好大学的出现,以期望自己以及自己的后代能通过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
由此可见,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论从宏观、中观还是微观的角度分析,必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所谓建高等教育强国,就是要建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个类别的高校均有一流的大学;在这个体系中,各个高校均把提高办学质量放在首位,使得所培养的人才普遍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什么样的大学才是政府、社会和公民个体均认为是好的大学呢?简而言之,好大学就是能培养大批优秀人才的大学;好大学就是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大学;好大学就是既能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又能融合优秀的异质文化的大学;好大学就是能充分吸纳办学资源并能充分利用办学资源的大学。为此,我们从一个大学的现状、已经过去的岁月以及理性分析等三个层面去考问好大学有什么样的标志和基本特征。
一、要考察一个大学现在处于什么状况,就应当去考察她的教师的学问与育人状况、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状况、管理队伍的素质与工作状况。
教师是如何工作的?教师是否潜心于学问与教学,不仅是为挣课时费而上课的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比重是多大?不仅是为评职称或不仅为完成岗位任务而科研的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比重是多大?每学期自发地去做一次学术讲座的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比重是多大?如果这三个比重均在50%以上,那么这样的大学就可以说具备了优良的教师队伍。
大多数教师要能做到如此,首先是这样的大学有一个浓郁的学术环境;第二是教师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把从事大学教育作为了一项崇高的事业,他或她在实践中就能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就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培养;第三,教师能自发地去做学术讲座,是因为教师能认识到“知识的最大特性具有互补性而不具有排他性”,这样的活动既能与同行分享自己最新的学术见解,同时这也是去寻求帮助、完善自己的学术思想的最佳方式。
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生是否潜心于学习,不仅为挣学分而学习的学生的比重占整个学生数的比重是多大?节假日学校图书馆平均上座率是多少?双休日使用实验室的学生占可以使用实验室学生的比重是多少?每学期自发去听10场学术报告并认真做好听课笔记的学生占整个学生的比重是多大?参加学校各类社团的学生数占整个学生数的比重是多大?如果上述各个指标也能在50%以上,那么这样的大学的学风就一定是优良的。
大多数学生要能做到如此,首先是因为他们能清晰地将时代、使命和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结合在一起;其次是因为他们能将日常的勤奋学习与自己远大目标相连,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理想是彼岸、现实是此岸,中间隔着踹急的河川,而行动则是架起这之间的桥梁”。第三,是因为他们认为参加学生社团是培养自己表达能力、和谐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因为他们认为实验室是锻炼自己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场所,因为许多伟大的发明、发现都是前辈们在实验室辛勤耕耘的结果。
行政人员是如何管理的?校长拥有的大学理念是什么?所培育的办学理念又是什么?所提出的治校方略以及提出这样的治校方略的依据是什么?这些理论层面的东西是如何指导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教书育人工作的?大多数行政人员是否明白大学这类特殊的社会组织的特征?
如果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这样的大学就能基本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办学,这样的大学就是一个具有全球眼光的大学。行政管理之所以能如此,首先是因为这所大学的决策者们深刻地认识到大学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特殊的社会组织,要使这类组织的目标能够实现,就应当按照知识产生、传播、应用以及交流的规律来管理;其次是因为这所大学的决策者们认识到大学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中国现代大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决策者们就能自觉地站在世界高等教育这个坐标体系中来“找准自己的参数、把握自己的变数和强化自己的定数”,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来指导自己大学的规划与日常的行政工作。
二、要考察一个大学的过去怎么样,就要去考察过去的领导者是如何领导的?所工作过的教师和所毕业的学生的成就如何?
从全球范围看,大学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从具体某个大学看,她也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的组织,她的过去影响着她的现在甚至将来。因此,我们在考察一个大学时还要考问她的昨天,尤其是昨天流下来的还将影响今天甚至将来的那些东西。
大学是师生的社团,也被称之为“关联组织”的社团,大学的声誉来源于她的教师和校友在各种舞台上卓有成效的表演。所以我们在考问一个大学的过去对现在的影响时,主要应考察过去在这儿工作过的领导者、教师和校友。在这儿做过决策人们,他们给这个学校流下了什么样的理念?有那些教师曾经在这儿任过教?他们给这个学校留下了什么样的教风?在这儿培养了多少毕业生?校友中按当下的标准比较成功的占有多大的比重?校友中从事非本专业的比重有多大?这儿所取得科研成果有哪些并产生过何种影响?大学所在地的市民是如何评价这所大学的?
如果曾经的决策者的理念在后来还会继承和发扬;如果离开这儿后来更有成就的教师还很怀念这里的环境和学术氛围;如果校友中很有成就的比重占到了20%以上;如果校友中有20%以上的人成功地从事着非所学专业的事业,那么,这所学校一定是一所有文化的大学,因而一定是一所人们心目中好的大学。浙江大学之所以被誉为一所好的大学,是因为曾经在那里工作过教师、在那里求过学的毕业生中,有100多为被评为两院院士,有数千计的毕业生成为了各个领域的领袖。北京大学之所以被成为好的大学,是因为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也影响了一所又一所的中国大学。
三、从理性的角度去考问:是那些因素在决定一个大学的品质。
一所大学的现在要如此,过去流下来的东西要如此,必定有许多内在的、必然的因素。我们把这些因素概括为五个标准:先进的办学理念;良好的治理结构;优良的教师队伍;超拔的大学精神;充足的办学设施。这五个方面的有机组合便构成了一所好大学的要素体系。
(一)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纵观世界大学发展的历史,每个著名的大学在她的发展历程中均有可以成为教父级的引路人。所谓“教父级”的引路人就是拥有卓越大学理念的办学者,他或她在办学的实践中就能自觉地将心中的大学理念与实际结合起来,确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大学校长要带领全校教师去实现大学的各项使命,他理所当然地要成为全校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领导者;大学要成为“社会的光芒”和“道德良心”,那大学校长自然就应成为社会的代言人。没有拥有大学理念的办学者是承担不了如此重任的,因为大学理念是大学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世人心仪的哈佛大学的真正腾飞是1869年艾略特出任校长之后。艾略特首先认为,大学是教师的集合体,是知识的仓库,是真理的寻求者。其次,在关于大学干什么的问题,他主张大学既要有传授和储存知识的功能,也要有创造知识和探索真理的功能。他认为,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大学永远都是本国历史和特性的反映,大学应根植于本国或本民族的文化沃土之中,应是国家或民族利益的维护者和保障者,而不能一味地效仿他国的办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在关于大学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他认为大学要办成一流人才的培养机构。他主张,大学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大学教育应当向民主化的方向发展。在关于大学怎么样培养这样的人才问题,他主张对学生要因材施教,注重智力的开发和培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他提出了三项措施:学生享有选修科目的自由;鼓励并奖励学生独立学习的活动;建立学生对其行为的责任制度。这些措施在哈佛大学人才培养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了其他大学争相效仿的样板。艾略特通过苦心孤诣地倡导其大学理念和励精图治地从事办学实践,为美国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所后来居上的世界一流学府,更重要的是他开创了美国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时代。
**学院作为一所新建院校,不断地吸纳全世界优秀大学的办学理念,特别是我们将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世界著名大学》等影像资料作为了广大干部、教师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理念,并提出了“理念引领、人才支撑、经济基础、制度保障”的治校方略,这些理论层面的探讨为我校的良好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二)具有良好的治理结构是一所大学实现其办学理念的制度基础。大学是一类以知识的传播、创造和应用和知识的交流为组织目标的特殊的社会组织。因此,大学治理结构的建立就应当建符合大学的组织特征。大学的治理结构是否良好的唯一标准就是看能否全面地调动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让他们能为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智慧旁征博引、能为学生传播人类的文明而身体力行;能否让学生的潜能浮出水面、能否让学生的视野立体伸张;能否让管理人员自觉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香港科技大学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赫的成就就在于他们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怎么酬劳那些有创新的老师,当他们的工作有特殊表现时该怎么嘉奖。在特殊变化下面推出一些很特别的制度来奖励老师的创新、老师的工作,而且不受到当年公务员僵硬制度的影响。在这些方面香港科技大学的制度设计是很有成效的,从他们的科研成果和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以及学校声誉就可以看出来。正在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大学自身今后一个时期最核心的任务之一。
(三)具有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大学的关键因素。大学是以知识为核心的一类特殊的社会组织,她的使命是通过有效地传播人类文明来培育新人、有效地创新知识来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有效的应用知识来直接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效地交流知识来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谁来实现这些任务?教师!香港科技大学的课程能够达到国际高水平,全靠优秀的教授。2006年1月统计,该校教授、副教授及助理教授人数共433名,来自全球35个国家,各级教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其中75%的教授来自哈佛、加州柏克利等62所世界一流研究型学府。学校上下皆知的座右铭是:“延聘第一流的人才并使他们愉快”。这和剑桥大学桑格斯所说的“把最好的人才请来,随他们做什么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人选对了,一切就都对了。1959年才建校的华中科技大学,之所以在文革结束后能得到快速的发展,是因为当文革刚结束所有右派知识分子还未平反的情况下,该校校长朱九思以其独特的眼光和超人的魄力,聚集了600多位学有建树的知识分子加盟该校的师资队伍。这些知识分子的加入,为当时的华中理工学院以“学科建设作为龙头”的治校方略的实现提供了坚强的支撑,也为华中理工学院的迅速崛起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学院远离中心城市、又是新建本科院校,存在“引进人才真难”的问题,如何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呢?新班子上任后提出了“不求拥有、但求所用”和“不求所在、但求关注”新的人才使用理念。首先,我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市虽然远离中心城市,但在四川21个市州中属于经济强市,近年来制定的优惠政策吸引了许多优秀博士和博士后,如何使这些引进的人才既能留得住又能充分发挥作用,我校与**市协商后达成共识,批量地聘请这些优秀人才承担我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这一举措使得高校、政府和引进人才个人实现了“三赢局面”。其次,我们将省内外著名高校二级学院的院长们聘请为我校相应二级学院的名誉院长,他们的加盟极大地提升了我校各二级学院学科建设的视野和能力。最后,我们继续聘请那些著名大学刚刚退休但身体健康的著名学者常驻学校,指导青年教师的科研并为高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上述三个举措为我校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四)具有超拔的大学精神是一个大学拥有高尚灵魂的标志。大学之道,在形而上层面就是指大学精神、在操作层面就是指大学制度。“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 “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就是大学要具有“高尚性”、大学要具有“引领性”。因此,大学精神可概括为“科学的精神、创新的精神、批判精神、社会关怀精神、自由和民主的精神”。
“科学精神”就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服从真理,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学术研究和一切实践中,实事求是,敢于创新,运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科学的态度,尊重客观实际,反对一切武断和迷信,这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哈佛大学的校训就是“真理”,耶鲁大学的校训是“真理和光明”,浙江大学的校训是“求是”。从他们的校训可以看出,科学精神就是就是他们的大学精神的核心内涵。
“创新精神”是现代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提升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所在。迄今正好建好200周年的柏林洪堡大学,之所以被称为现代大学之母,是因为她将科学研究作为了大学的一种基本职能,坚持地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与教学结合起来,使科研成为一种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让新人在成长的道路上看到知识诞生的轨迹;科研应该与学习结合起来,使科研成为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才最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活力。因此,“创新精神”是现代大学的源动力。
“批判精神”也是大学精神的内涵。从欧洲中世纪早期的大学开始,就有了自治的传统,并以传播知识和研究学问为最高理想,相对超越于社会现实。大学的批判精神首先表现为大学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与现实,否定非科学的内容,破除迷信与保守的意识,建立符合客观的科学的知识体系。大学批判精神的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
“社会关怀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内涵之一。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需要是其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工业化、信息化的社会里,大学已经被越来越深入地卷进社会机器的运转之中。关注现实、服务社会成为高校的第三职能,高等教育通过科学研究直接转化为社会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提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高质量的人力资源;通过引领文化,成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
“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最本质的要素。自由是创新的土壤,没有自由而又宽松的学术环境去谈论创新那只是“痴人说梦”、“画饼充饥”。大学是一类特殊的社会性组织,以追求真知、修正谬误、坚持真理、捍卫理想和正义、传递高深知识为自己的使命和天职。因此,学术自由是大学实现其使命的“护身符”,是大学进行任何创新活动的先决条件。要实现大学的学术自由,首要的是培育和弘扬学术自由的精神。为此,在大学管理过程中,认识大学的组织特征是办好大学基本前提;认识学术发展的规律是把握大学组织特征的必然结果;解放思想、解除禁锢,从而形成能自由争鸣和自由讨论的机制是发展学术关键;大学拥有办学自主权并建立完善的学术制度是发展学术的保证。
由此可见,大学应该是社会精神的一个平衡器:“当社会趋于功利时,大学倡导高尚精神;当社会趋于平庸时,大学追求卓越文化;当社会流于空谈时,大学鼓励求实创造;当社会失去规范时,大学重建民主意识;当社会失去公正时,大学力求匡扶正义”。大学不仅应当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还应当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唯有这样,大学才能被称为“大海上的灯塔”、“社会之光芒”。
**学院是一所2001年才升格为本科的院校,我们还不能说我们能总结出自己的大学精神,但我们一直倡导“崇尚学术、发扬民族、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用这种精神去审视我们的日常管理制度,并提出了“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综合声誉;是否有利于为教师发展提供发展平台”的检验行政工作的标准,凡有利于三个方面的,我们就坚决支持,否则就坚决反对;凡在这三个方面为学校做出杰出贡献的教职工就能成为学校的当然主角。
(五)具有充足的办学资源是办好当今大学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教学设施、先进科研条件是办好当今大学的必要条件。资料丰富的图书馆是大学师生的乐园;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是大学师生科研的平台;窗明几净的教室是教师旁征博引的舞台、是学生与教师愉快交流的家园。
为了解决我校在办学资源方面的劣势,新班子上任后,我们向**市各级领导反复沟通,提出了“**学院发展需要**市、**市需要**学院发展”的“双需要”构想,最终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于今年三月实现了“省市共建**学院”的协议签订,在协议中**市将会把省属的**学院的发展与**市的发展结合起来,在人才引进、学科专业建设及重点工程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上述五个方面的要素便构成了一个大学是否是好大学的一个较为完整的要素体系。在这五个要素中,“良好的治理结构”是目前我国大学面临的最严峻的课题,而现在评估机构谈论的更多的是“优良的教师队伍”和“充足的办学设施”。没有“良好的治理结构”,哪能容纳得下具有教育家素质的校长去按大学的规律办学?没有“良好的治理结构”,又哪能容忍那些超拔的大学精神在大学倡导?“没有良好的治理结构”,那些“优良的教师队伍”又怎么能潜心于教学和科研?一个组织的治理结构应当为实现其组织目标而设定,否则就是“南辕北辙”。目前,我国的公办大学是作为了政府的一个附属机构,而大学的内部运作模式又借鉴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模式。大学与政府间的从属关系、大学内部的运行模式已严重地制约了大学这类组织去实现自己的组织目标。张维迎在《财富》论坛“世界500强”上指出:“国际竞争的核心不是资金和人才的竞争——资金和人才都是可以国际流动的;也不是技术的竞争,而是制度的竞争。从中国长远来看,应该学习的是制度改造。”这一认识,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同样适用。否则,正如人们所担心的,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只怕国家化再多的钱,教育依然与现代化无缘、与大师无缘、与世界一流无缘。“钱学森之问”永远是问,“温总理之痛”还要永远痛下去。
因此,高等教育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们应当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与改革纲要》的精神,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用自己的良心去思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为“好大学”的出现而奋斗!去深刻理解“基于大学组织特征的治理结构建设”或称之为“去行政化”的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去行政化”的基本含义是大学应当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办学,而不是个别人所说的“去行政化”就是去掉校长的权力。正如王长乐所指出的那样,“去行政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级层面改变对大学的本质认识是去行政化的前提,高等教育决策层重新理解高校中的党政关系是去行政化的关键,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去行政化的基础,公开选拔大学校长是去行政化的突破口。如果这些都做到了,我们就能建立起“基于大学组织特征的治理结构”,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中,先进的办学理念就能够有生根的土壤;优良的教师队伍就能为增长学生的知识旁征博引、为传播人类的文明而身体力行;超拔的大学精神就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充足的办学设施就发挥出巨大的效力;一所又一所的好大学就会如雨后春笋地涌现,大师云集、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就会到来!“钱学森之问”就有了答案,“温总理之痛”就将成为过去。

相关阅读推荐:

高等教育论文 什么样的大学是好的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文Office2007应用设计培训教程》说课稿 图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美术设计基础说课稿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高等教育出版社网页制作说课稿 层的运用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