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资源》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学习目标
以过程与方法为核心,将三维目标融合到一起分解细化如下: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所采取的措施以及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4.运用实例,说出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或办法。
5.通过认识我国水资源国情以及探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树立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措施。
2.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3.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的可持续发展观。
难点:
1.推测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2.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从学生的身边说起,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展示大量事实材料,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教师重在方法引领,点点拨评价和思维整理。学生在学会方法的过程中自然收获知识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时空分布不均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创设情境;今天家里停水了。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水的重要性的生活体验。
2.教师展示两组数据资料:水对生命的重要性、水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用数据资料将学生对水的重要性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3.教师展示生活中因缺水而发生的生活实例和不同年份南方发生的洪涝灾害实例。
4.
设计意图:通过缺水与洪涝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这是怎么了?引出课题──水资源。
二、学习新课
1.水资源的概念
(1)教师提出话题:我们的生产、生活用水来自于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基本结论是:直接来源为河流、湖泊水;最终来自于大气降水。
(2)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思维整理。
设计意图:这是在概念的理解中进行思维方法的引领,为后面根据降水特点推测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做铺垫。隐含的地理思维方法是:大气降水中的江河湖泊水是我们最主要的水资源。换言之,水资源主要指江河湖泊水,江河湖泊水最终来自于大气降水,要探究水资源,就要研究降水。
2.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
(1)教师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推测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学生会得出类似结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或者仅说出南丰北缺也可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思维方式(大气降水──江河湖泊水──水资源)思考问题。充分体现过程与方法教学。这种由因推果的思维方式,将有效突破难点一(推测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中的自然原因。
(2)教师展示中国河流流量分布图和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图,验证学生的结论。
设计意图:用事实材料验证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同时能够评价学生分析归纳方法是否同时掌握。
(3) 教师展示中国南方与北方水、土、人口等配置的相关资料,引发学生讨论问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对我们的社会经济会有怎样的影响?学生自由发言,教师 点拨评价。学生说出的影响应该是比较全面的和杂乱的,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特别关注不利影响。只要学生能够说出南北供需矛盾即可,能够发现华北和西北缺水严重 的更好。
设计意图:用事实材料为学生的深入探究提供保障。与课前的材料相呼应,为后面的解决措施做铺垫。同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做引导:水资源特点影响生产和生活,所以我们要进行研究。
3.水资源的季节分布不均匀
(1)教师展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地的降水柱状图,学生推测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规律。运用前面的思维方式学生不难得出:夏秋多,冬春少。
设计意图:同样是在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思维方式(大气降水──江河湖泊水──水资源)思考问题。这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既是探究过程,也是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再运用过程。
(2)教师展示中国黄河、长江流量年变化曲线图,验证学生的结论。
设计意图:再次用事实材料验证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否对头,同时检测学生的分析归纳方法是否掌握。
(3)参照前面的研究方法,学生会提出: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布差异对我们的社会经济会有怎样的影响?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结合课前的资料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评价。只要学生能够发现季节性的丰、缺之间的矛盾即可。
设计意图:这是前面学习方法的再运用。学生会在这一次的讨论中自然形成一种思维方式:水资源特点直接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从而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4.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大
5.
(1)教师展示北京、浙江部分年份的降水量变化,学生推测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变化。运用前面的思维方法,学生不难得出我国水资源同样存在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设计意图:同样是在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这是时间上的另一个角度,同样既是探究过程,也是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再运用过程。
(2)教师展示长江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对照图黄河兰州站汛期径流量变化规律图验证学生的推测。
设计意图:第三次用事实材料验证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否对头,同时检测学生的分析归纳方法是否掌握。
(3)参照前面的研究方法,学生自然会思考: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差异对我们会有怎样的影响?教师提醒学生结合课前的例子讨论,学生能得出旱涝灾害频繁的基本结论即可。
设计意图:这也是前面学习方法的再运用。再次巩固学生的思维方式:水资源特点直接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三、学习回顾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板书。
第二课时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上一课时课前的事例为话题提出问题:面对这样的一些事实,我们应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上节课的回忆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学习新课
1.水资源的季节分布差异对策
(1)教师展示上节课水资源季节差异的基本事实材料和结论,学生提出解决办法。教师点拨评价之后展示修建水库的最佳策略,并请学生尝试解释水库的工作原理。最后,教师小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
设计意图:针对问题找策略──对症下药,手到病除。教师可以用打比方的形式将水库的原理形象化。如,类似于家庭将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在需要的时候取出来用。
(2)教师展示上节课水资源年际变化大的基本事实材料,学生提出解决办法。参照前面的办法,学生自然会说需要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教师展示我国大型水利工程分布图和长江的三峡、葛洲坝以及黄河的三门峡和小浪底景观图片,验证学生的结论。
设计意图:运用前面的思维方法进行推理。是方法的再运用,也是思维的再拓展。
3.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对策
(1)教师展示上节课水资源空间差异的基本事实材料和结论,学生提出解决办法。教师点拨评价,并展示跨流域调水的输水路线示意图,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三条线的源头与归宿,体会南水北调的重大意义。
设计意图:将修水库比作往银行存钱,那么跨流域调水就相当于向朋友借钱。所以,对照水资源分布图说策略并不难。这同样也是前面思维方法的应用与创新。
4.水资源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
(1)教师展示中国水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世界排名,以及生产、生活中的污染、浪费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自然原因解决了,人为的原因更麻烦。这里的图片将人为原因简单归类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是对学生思考方向的引领。
(2)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扮演:种粮大户、造纸厂厂长和家庭小主人,分别从农业、工业和生活的角度提出解决水资源污染、浪费、利用率低等问题的办法。
设计意图: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 学生讨论、交流并展示,教师点评。最后,教师补充展示工业、农业、生活中的常见做法。如,农业中的喷灌、滴灌、地膜覆盖,种植耐旱作物,少用农药化肥,种 植绿色有机农作物、蔬菜,减少污染;工业中,提高水的利用率,进行水的重复循环使用,污水达标排放;生活中,一水多用,选用节水器具,少用洗涤剂清洁剂 等。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补充,起重点点拨和思维整理的作用,可以将学生的零散信息条理化和系统化。
(4)每个人是家庭中的一员,也是国家中的一员,教师提出:我是国家小主人,学生再次讨论如何向全国进行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的宣传。
设计意图:有国家,才会有小家。视角由小家到国家,提升学生的认识高度──人人都要有为国家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做贡献的义务。
(5)每个人是家庭中的一员,也是国家中的一员,更是地球的一员。教师提出:我是地球小主人,学生再次讨论如何向全球进行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的宣传。
设计意图:水资源的短缺不仅仅是某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教师再次将学生的视野引向全球。提醒学生;我们的行为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而是整个地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世界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贡献力量。
(6)保护水资源全球在行动──教师展示世界部分国家的节水观念、节水策略以及节水工程等,学生将自己了解的世界各国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的做法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用国际上的实例,向学生证明: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全球在行动。提升学生的全球合作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学习回顾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板书。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