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4-12-17 17:32: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西方音乐史 复调的诞生与“古艺术”
- 公告:
学科
西方音乐史
课题
复调的诞生与“古艺术”
教学目标
及要求
学习本节应了解的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经文歌以及有量记谱法。
教学重点
及难点
重点: 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附记
一、 组织教学
二、 新授内容
1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
中世纪时期教会要求唱诗班演唱圣咏时,心怀感恩,庄重肃穆,不能有任何亵渎的行为,演唱单声部圣咏时,不准加上其他的声部。但是中世纪的教会音乐家不甘寂寞,自九世纪以来,不断尝试把格里高利圣咏处理成多声部形式,这样就形成了最早的复调音乐。
早期的复调音乐
a奥尔加农(是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固定调,在它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声部,从而构成的二声部音乐。这种最早的复调音乐叫奥尔加农)。
b迪斯康特(在12或13世纪初,兴起一种新的复调形式,定旋律声部和对位声部以反向进行为主,是一音对一音的演唱风格,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与奥尔加农即兴式的松散结构有很大区别 ,称为第斯康特。)
2圣母院乐派的复调
12、13世纪的巴黎是欧洲最具活力的学术中心,沿着塞纳河遍布各种学校、书店、演讲所、社团、协会等,欧洲各地的学者纷纷聚集巴黎。我们从巴黎圣母院的一些音乐文献手稿得知,中世纪出自这里的复调数量最多,而且这里的复调在音高和节奏的记谱方面也最完善、最准确。
代表人物:莱奥南(以擅长写作花唱奥尔加农著称,这种复调体裁在他手中被发展到顶峰)
佩罗坦 (佩罗坦的复调特色主要体现在迪斯康特,在发展有节奏的音对音作曲技术方面具有贡献。)
知识扩充:巴黎圣母院(雨果作品)
3经文歌
经文歌是13世纪一种重要的复调体裁,由克劳苏拉(clausula)演变而来,克劳苏拉的原意是“句子、段落”,其写作目的是为了在特定情况下用来替换礼拜仪式中圣咏的单声片断或复调乐段,一般加在花唱式奥尔加农中间。二声部克劳苏拉的上声部本来是无歌词的,后来有人添加了歌词,这种上声部有歌词的克劳苏拉便成了经文歌。所谓“经文歌”就是指上方声部有独立歌词的复调声乐曲。
13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是三个声部,上方两个声部开始时还是拉丁文的,与宗教有关,后来两个声部便填入了法语歌词,形成了经文歌特有的“复歌词”的现象(圣咏声部的拉丁歌词与上方两个声部的法语歌词混在一起,有时上方两个声部的歌词内容也可以不一样,甚至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
尽管教会费尽心机防止教会歌曲世俗化,随着复调音乐的发展,世俗歌词、世俗曲调还是不断地渗透到教会音乐中来。加入的法语歌词的内容逐渐世俗化,有谈情说爱的、逗笑取乐的等。
听赏: 经文歌
4有量记谱法
13世纪出现了有量记谱法,既可以记音高,又可以记节奏。
三、作业:1 名词解释:奥尔加农
2 13世纪经文歌的形成与发展
四、课堂小结:
学习本节使学生掌握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经文歌以及有量记谱法。
五、课后预习
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