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中职职高

旅游社交礼仪教案 第一章 社交礼仪概述

发布者微信

    

课程名称: 旅游社交礼仪
课程类型: □理论课  □实践课
总学时:45学时
学分:3分
使用教材:(主编、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陈刚平主编《旅游社交礼仪》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年9月第3次印刷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实践法
多媒体教学
考核方式:考查(开卷)
主要参考书目:
1、梁颖 陈杰峰主编《旅游社仪》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5月第次印刷.
2、谢苏主编《旅游社交礼仪》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社 2006年6月.
3、陈姮主编《旅游交际礼仪》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授课日期: 2月17日
标题: 第一章 社交礼仪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2、掌握东、西方礼仪的特点及其差异。
3、掌握社交礼仪的内涵,懂得社交礼仪与社会文明的关系,掌握社交礼仪中遵循的原则
4、掌握旅游社交礼仪的功能和特点,;
授课时数:2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社交礼仪的内涵,旅游社交礼仪的功能和特点,社交礼仪应遵循的原则;
2、掌握社交礼仪应遵循的原则,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小组讨论法。PPT。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章 社交礼仪概述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一、礼仪的起源
(一)国外礼仪的起源
欧洲:最早见于法语etiquette,意即法庭上的通行证。
英国: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二)中国古代礼仪的起源
礼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大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二、中国古代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1、奴隶社会的“礼”:是一种政治、法律制度,又是一种仪式和行为规范。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如周代出现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后世称其为“礼学三著作”。
2、封建社会的“礼”:形成了以儒家学派学说为主导的正统的封建礼教。
(1)宋代将封建礼仪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家礼”的兴盛是宋代礼仪的又一特点。强调道德和行为规范, “三从四德”成为这时期妇女的道德礼仪标准。
(2)明、清二朝使封建礼仪更加完善,将人的行为限制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范畴。
三、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及特点
(一)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
1、宗教信仰仪式(原始社会礼仪)
2、典章制度:如国家机构设置及官吏考选、君臣等级。
3、礼节仪式:如分别用于祭祀
4、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二)中国古代礼仪的特点
1、涉及内容广泛,原始礼仪以崇拜为主。
2、强调尊君,将人划分为不同的尊卑等级。
3、强调男权思想,歧视妇女。
4、压制民主,扼杀个性,实行强权统治。
四、礼仪的本质与构成要素
(一)礼仪的本质:从维护等级制度向润滑协调人际关系发展。
(二)礼仪与礼貌、礼节:
(三)礼仪的构成要素:
1、礼仪的主体与客体
2、礼仪媒体
3、礼仪环境
五、礼仪在社交中的作用:


第二节 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
一、东方礼仪及其特点
东方的礼仪文化主要是指以中国、日本、朝鲜、泰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为代表的具有东方民族特点的礼仪文化。
1、重视亲情和血缘
2、谦逊、含蓄
3、承认现实、满足现状
4、强调共性
5、礼尚往来
二、西方礼仪及其特点:萌芽于古希腊,形成于17-18世纪的法国。
1、简单实用
2、崇尚个性自由
3、惜时如金
4、自由、平等、开放
三、东西方礼仪的典型差异
1、见面语的差异
2、发问语的差异
3、受礼语的差异
4、宴请语的差异
5、道别语的差异
6、致谢语的差异
7、赞誉及其反应语的差异
8、数字运用的差异
9、动植物象征意义的差异
I0、色彩象征意义的差异
第三节 礼仪与社会文明

一、礼仪的内涵:礼仪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其内涵包括了三层含义,即:礼节、礼貌、仪式。
(一)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相互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
1、表现形式:如握手、拥抱、会客、访友、跪拜、作揖、双手合十等。
2、要求:作为旅游接待与服务人员,要熟知各国、各民族的礼节,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避免在实际中作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二)礼貌:是人们在交往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
1、表现形式:仪容、仪表、仪态;语言、谈吐;着装、服饰、发型;面部表情、姿势;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态度。
2、要求:严于律已,宽厚待人;热情友好,尊重他人;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办事慎重而不推诿;行为举止有教养,符合职业素质要求。
(三)仪式:是一种较为正式的礼节形式。如迎送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闭幕式、颁奖仪式等
(四)礼貌、礼节和礼仪的关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被视为一体、混合使用。其实,三者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礼貌通常是指一般场合下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而礼仪是指在特定场合或较隆重场合下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或者说礼貌一般指个别的行为,而礼仪则是指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以一定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完事行为。
礼貌是礼仪的基础和内容。礼仪就是大家认可的不同行业,不同场合下为表示礼貌而应有的行为举止。
二、礼仪与社会道德
(一)道德的概念:是人们共同生活和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二)礼仪与道德:礼仪属道德范畴。道德、礼仪给人们提供行为的标准和方向,是评价人们行为的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光荣与耻辱的尺度。要解决的是与非的问题。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礼仪是道德的载体,道德是礼仪的抽象。
(三)道德对行为规范的要求:
(四)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
1、努力学习和把握社会道德原则及规范;
2、选择和树立理想人格作为学习的楷模;
3、勇于剖析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按道德的规范要求,努力培养个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观念;
4、丰富和完善自我的人格,抵制社会不道德行为的影响。
三、礼仪与个人修养
1、修养的涵义:指一个人在道德、学问、技艺等方面通过刻苦学习、艰苦磨练以及陶冶而逐渐具备的某一方面的素质与能力。礼貌修养,专指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2、礼仪、礼貌与道德修养的关系: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诚于中而形于外”,礼节、礼貌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和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
3、人际交往中礼貌修养的准则:
4、培养个人良好礼貌修养的途径:

第四节 旅游社交礼仪
一、旅游社交礼仪的功能:服务创新功能、多元体验功能、绿色公关功能
二、旅游社交礼仪的实践
(一)旅游社交礼仪的实践原则
1、精通理论,广猎资料
2、循序渐进,反复体验应用
3、加强自我监督,提高自身修养
4、及时调整反馈,点滴积累知识
(二)旅游社交礼仪的实践重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旅游职业岗位、家庭、社会等场合中时时处处自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多实践;广泛涉猎科学工作者文化知识,提高思考问题周密透彻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旅游社交礼仪的特点
1、国际性
2、民族性
3、传承性
4、时代性
四、旅游社交礼仪的发展趋势
1、迎合生活观念
2、迎合审美标准
3、迎合国际惯例
4、迎合时代需求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可随堂手写)第一次课很重要,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什么是礼仪,掌握旅游社交礼仪应遵循的原则。认识到在日常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掌握好礼仪的重要意义,逐渐对学习礼仪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