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历史高中历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

发布者微信

    

高中历史必修3教案 人教版

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3)通过图文资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歌曲、文字资料、图片等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教学过程,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概括,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并产生相应的历史感悟;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新文化动和五四时期,思想家们所具有的强烈爱国精神、责任感、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等优秀个人素质的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通过从“民主”与“科学”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让学生体会到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教学难点:对新文化运动进行评价。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1.教学方式:创设历史情景,开放教学资料,实现有效教学。
2.教学用具:制作的课件、有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兰花草》
这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是根据胡适的小诗《希望》改编的,在胡适先生眼里,新文化犹如一株弱小的兰花草,但他多么希望这株兰花草能早日开花呀!
激趣、好奇、恍悟
 
 
“辛亥革命之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
中国民众和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后有什么“巨大的希望”,当时的社会又怎样让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呢?
文本框: 新文化运动
政治: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国人民希望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而此后建立的北洋军阀实行的是“假共和,真专制”,袁世凯进行企图称帝。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在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受到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又趋于萎缩。
思想文化:思想方面由于西学的传入和辛亥革命的作用,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但袁世凯为称帝制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这一切都显示中国社会“巨大的希望”和“巨大的落差”,强烈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新文化运动出现了。
新文化运动出现于那样一个激荡的年代,是什么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批文化精英们又齐集在哪里激昂文字?
主要阵地和主要活动基地有何区别?
阵地即专门发新文化的文章的杂志;主要活动基地内并不一定只有新文化的代表人物,在这里新文化与旧文化并存,给予新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正是因为蔡元培先生的这种“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气度和智慧,才使北京大学成为一代名校。
那么这些新文化的倡导者们到底希望中国向何处去?他们又用什么样的新思想来改造着旧思想呢?
出示材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出示材料:
女大学生朱友云毕业于孝感女子师范学院,未婚夫生病,媒人说只有朱小姐嫁过去冲喜才有希望治愈。朱友云便主动嫁过去,潦草成婚。半个月后,丈夫死去,朱友云又吞金自杀,殉夫而去。作者评论说:“朱烈女的死,不仅是全国女学界之光荣,更是我中国古国对于世界上之光荣也。”         ——1914年《妇女时报》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已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陈独秀(1916年1月《新青年》)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在这里旧道德指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一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新文化运动才真正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而新道德指的是建立在西方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的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出示材料:
一、要有话说,方才说话。
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
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
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这时期,鲁迅的伟大之处在于完成了形式(白话文)与内容(反礼教)的统一,并且正好顺应了猛烈抨击封建思想的时代潮流。
礼教:封建统治者这为维系其统治秩序而制定的一系列社会准则。
 
文学革命:
   1920年,全国小学一、二年级原用的文言文教材一律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白话文,白话文在社会上普遍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文学革命”;
   1935年,皇皇十巨册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出版,从这个意义上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次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还是一场文学革命。他从形式和内容上对中国的旧文学进行了改造。完成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持续了大约近十年左右,在新文化运动前后,人们的思想、行为、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于这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我们应当怎样来看待它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名人眼里的新文化运动吧!
出示材料:“自北京大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倘能继续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无可疑也。——孙中山
“我说,……由旧的文学作品改成白话文后,有什么功用呢?几十年来亲眼所见,中国的教育普及了,知识普遍了,对世界知识的吸收力增加了,无可否认,这些对于国家的进步有贡献。但是对于中国文化,却从此一刀斩断了。什么原因呢?中国文化库存里堆积的东西太多了,几千年来的文化都藉着古文保留着。至于接受白话文学教育的人们看不懂古文,当然就打不开这个仓库,因此从中国文化的立场看,就此一刀拦腰斩断了。”     ——南怀瑾
我们发现,不同的人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那么你眼里的新文化运动是怎样的呢?
提示:对其进行肯定的同学可从当时新旧矛盾的尖锐性、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文化的普及、对“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方面展开;认为其有严重局限性的同学可从对传统文化的片面态度等方面展开。
 
一、背景:
      资产阶级     北洋军阀
经济:资本主义       阻碍
进一步发展
 
政治:民主共和      恢复帝制
 
思想:民主、自由、 尊孔复古
平等、博爱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二、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就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之时,1917年,饱受一战苦难的俄国传来了十月革命的消息,敏感的新文化者们透过这扇窗户又看到了什么?
文本框: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出示材料: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章
 
在十月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共同的作用下,马克思主义,这个陌生的理论传入了中国,一批先进的思想家们又是怎样让这个理论传播开来呢?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就是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有三本书特别深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
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第二,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第四,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强盗的机会。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 ……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工作呵!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结合材料,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
1、十月革命
2、新文化运动
 
 
 
 
 
 
 
 
 
 
 
 
 
李大钊
 
 
 
 
 
 
 
 
 
 
1、著书
《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社团
3、办杂志
4、实践
归纳特点
展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示意图,归纳特点。
特点:
1、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
2、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
小结:
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艰难历程后,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