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历史高中历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发布者微信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人教版)

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一、【课标要求和课标解读】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十六字纲领、核心、与民族、政治、社会革命的关系、体现的社会矛盾等);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革命纲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
2)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切入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三民主义的提出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内容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情景再现和问题探究
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
 
三民主义的实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
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分析材料和问题探究
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
 
历史比较
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四、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1.教学方式:
1)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启发式教学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2)以活动建构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利用图片、表格、视频、音乐、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探究、体验主动的建构。
    (3)适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调控与激发,实现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统一。
    (4)充分肯定学生的实际参与课堂能力、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5)鼓励学生归纳、总结和对比历史事件;评述做到论从史出。
 
2.教学用具:制作的课件、有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
 
【学情分析】
1.学习基础:高二学生通过初中、高一的历史学习,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已 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缺乏对孙中山和三民主义的理性认识。
    2.心理特征: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我意识趋向成熟, 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情感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3.学习能力:自主阅读与语言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
 
 
本课的主线脉络:1.为什么革命? 2.怎样指导革命?(革命指导思想的形成)3.革命理论的实践   4.革命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特色环节:一分钟的思想碰撞----两分钟的思考----三分钟的练习-----五分钟的分享、十分的快乐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19世纪的屈辱---20世纪的崛起-----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课前布置思考题:概括20世纪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20C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准确的理论做指导。
本单元,我们将要学习三位伟人是如何在革命实践中形成重大的理论成果的。首先,我们学习20C我国第一位伟人---孙中山的革命理论。
 
探究一:(为什么革命)   (结合学案以及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完成三民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的知识构建,低梯度的问题设计)
 
1.三民主义的提出(时代、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知识整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规定。)
政治: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加深
前期各种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其中包括:封建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和改变                              
个人努力:孙中山早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                               
         改良----革命   1894: 兴中会(团体)-----1905:同盟会(政党)
材料补充: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问题创设:找出两段材料当中孙中山不同的社会发展观。 (培养学生信息提取、观点概括的能力)
温和的社会改良----激烈的社会革命
 
    早期的理论探索: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问题探究二:怎么指导革命?(能力培养:信息提取)
提出材料创设情景: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善的国家。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知识巩固:“三分钟的练习” ----教师点评
知识整合:(联系必修一、二,课前预习作业)   (五分钟的分享、十分的快乐:)
假如你是一个导游,请你以“追寻民主革命的足迹----孙中山”为主题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并写一份导游稿(200---300字)
(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质疑其路线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史学知识的错误)
 
问题探究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你知道孙中山是如何实践三民主义的吗?结果如何?
 


 

1.指导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封建君主专政(民族革命的初步完成)
2.建立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政治革命的实践与探索)   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
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四、三民主义的评价(能力培养如何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评价:辨证主义一分为二;总的概括性评价:性质;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具体点评)
        进步性:
        1)性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推动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高潮---辛亥革命的到来。(结合必修一,自己完善,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局限性:
        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孙中山在改良无望之际走上了革命道路,在革命的实践中形成了三民主义,并以三民主义指导以后的革命,(革命---理论---革命)本节的重点是三民主义的内容。。。从它的内容反映出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但由于自身的局限,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在多次失败的情况下,孙中山是否推出革命呢?没有,晚年,他把握了机会,发展了三民主义,握住了共产党的手,实现了第二次的转变。
 
 
五、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 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失败告终;
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改组国民党;
国民党一大召开。
 
2.小组合作探究: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新在哪?它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相比较,最大的相同点在哪里?
 
着重引导学生从历史时代性这个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反帝”、“反封建”
 
【本课小结】
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革命派和保皇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辛亥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就是推翻了清朝的反动封建统治,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产生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权——南京临时政府以及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开始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有伟大的历史功绩,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就使孙中山开始寻求中国革命新出路,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实现了国共两党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从而使中国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由此开展起来。
毛泽东一直是以十分尊敬的态度,对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和革命精神作出崇高评价的
 
 
 
课后探究题:
材料一:不同时代学生眼中的孙中山
资料刊载:民国初期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十位历史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2005年,对某在校高中学生3000人进行历史问卷调查,排列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影响较大的十位历史人物。排序结果(部分)如下:
 

序号
人物
比例%
1
孙中山
76.5
2
毛泽东
75.8
3
林则徐
64.5
4
邓小平
55.7
5
鲁迅
55.1

 
材料二:名人眼中的孙中山:
他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鲁迅
先生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也向全人类指明了一条自由之路,我们在印度把他看做如同我们的国父圣雄·甘地一般。 
                                                                  ------贾卡尔(印度国大党领袖)
他不是惧怕未来,而是相信未来,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 
                                                                  -------列宁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上,这一精神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
2006年胡锦涛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的讲话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今天继续弘扬和发展?(请你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进行归纳和总结)
 
板书设计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政治: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前期各种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个人努力:孙中山早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
2.提出: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
3.内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三、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1.意义
2.局限性
四、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 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进步性
3.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4.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