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历史初中历史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北伐战争

发布者微信

    

第十一课 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1、 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和简单过程。
2、 共产党员在北伐战争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3、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
4、 了解国民党叛变革命的史实: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
5、 张学良“东北易帜”维护了全国的统一,是爱国之举。此后,中国在形式上实现了统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国共合作破裂及原因
【板书设计】
一、 北伐的胜利进军
1、 北伐目的
2、 主要对象 吴佩孚
张作霖
孙传芳
二、 国共合作的破裂
1、 四一二政变 上海 蒋介石
2、 七一五政变 武汉 汪精卫
三、 东北易帜 张学良
——国民党形式统一了全国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略。
(新课教授)
一、 北伐的胜利进军
学生阅读归纳出北伐的目的、主要对象、北伐先锋正式出师北伐的时间、总司令。
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为达此目的广东国民政府发动了伟大的革命战争――北伐战争。
二、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30小时解放上海,配合了北伐胜利进军。
随堂练习:北伐战争能够节节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 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
② 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 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北伐军的节节胜利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帝国主义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成为他们理想的代理人。蒋介石加快了反共步伐,各种反动势力迅速勾结起来。
三、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 汪精卫的叛变革命
① 1927年5月21日,许克祥长沙“马日事变”
② 1927年7月15日武汉分共会议“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3、 结果: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轰轰烈烈的第一内革命战争失败了。
随堂练习:思考: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① 客观原因: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
主观原因: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犯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革命的领导权,以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地组织人民反抗。
四、东北易帜
可以看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已经越来越大,张作霖退到东北后,他们干脆鼓动张作霖实行“自治”,脱离南京国民政府,投入到日本的怀抱中,遭到了张作霖的极力反对,可以看到这位旧军阀还是非常爱国的。当然,日本帝国主义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为了惩罚张作霖,他们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他的儿子,年轻的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日本人再一次威逼张学良在东北“独立”。张学良也是爱国的,为了国家的统一,他于1928年底通电全国,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简介旗帜的更换)
〖提问〗“东北易帜”的重要作用是什么?——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形式上完成了统一。
那么,为什么说是形式上呢?
因为,在实质上,全国范围内的军阀混战仍在继续。只是旧军阀换成了新军阀。重新包装了一下。(可打个比方)
〖小结〗略。
〖布置作业〗略。
注意运用地图和书本资料,可对张学良多作一点介绍,增加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活跃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