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2-05-03 19:37: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 公告: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教材教法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摆脱落后的文化教育状态,采取措施,创立了人民教育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制定了多种法律,从不同角度保障人人受教育的权利,使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基础教育方面,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高等教育方面,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所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到2000年,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中小学发展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齐全,布局合理,教育质量、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世纪中期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各国都清楚地认识到,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谁抓住了教育谁就抓住了在知识经济竞争中的制胜权。为此,各国纷纷制定新的教育发展规划,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我国正在构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重视教育、提高中国人民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从而进一步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现实意义。
二、教法要求和建议
1.教师可从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切入,导入新课。指出:在科技和生产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实际是科技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科技的基础在于教育。“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中国加入WTO后,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国计民生来说教育的发展更加重要。也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旧中国教育的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许多举措,建立和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从小到大,蓬勃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教育事业更是硕果累累,取得了可喜成就,导入新课。
2.“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一目,应讲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进行教育立法,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础教育指学前教育和普通初等、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小学)为六年制;中等教育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通常各为三年。另外有少数把小学和初中合并在一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根据我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需要,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和10多项教育行政法规。教育部在职权范围内发布了200多项教育行政规章,有利地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特别是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教育事业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从90年代开始,有步骤地在全国实行义务教育,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在教育经费方面,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目前,属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在中央财政拨款中安排解决;属地方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从地方财政中安排解决;农村乡、村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学校,所需经费主要由主办单位安排解决,国家给予适当补助。除上述经费来源外,国家提倡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勤工俭学,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增加一些经费收入,以改善办学条件。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普及了初等教育,大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正在普及初级中等教育。1999年全国有小学58.23万所,在校学生1354.96万人;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9%,五年巩固率达到92.48%;全国已有91%人口的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4.3%。初中阶段义务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初中6.44万所,招生数2 183.44万人;在校生5 811.65万人;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8.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50%。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41万所,招生数396.32万人,在校生1 049.71万人。1998年职业中学10 074所,招生217.6万人,在校生541.6万人。到2000年,全国有85%的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95%以上的人口普及初等教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初中入学率达到88.6%,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这在中华民族教育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动脑筋”栏目,并就《义务教育法》进行课堂讨论,以加深对“义务教育”一词的理解和对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的认识。义务教育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措施。早在100多年前,英、法、美等国已成功推行义务教育。我国自清末以来,一再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但从未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行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使义务教育由理想变为现实。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全体公民的权利,任何阻止学龄儿童接受教育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96页小字,以加深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2)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党中央确定了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对教育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指导学生阅读课本95页邓小平同志的题词。
(3)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1993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到本世纪末中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到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211工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结合邓小平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的指示,分析思考“优先发展”教育有何重大战略意义?突出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当今世界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迅猛,世界范围的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谁在21世纪的教育中占上风,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中国政府从战略的高度把教育的发展置于优先地位。
3.“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一目,应着重讲清楚高等教育发展的表现是:
(1)高等学校的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高等教育指专科、本科、研究生等高等学历层次的教育。高等教育中大学专科学制为2—3年,本科学制通常为4年,医科为5年,此外有少数工科院校实行5年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3年,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1949年,我国仅有普通高等学校200多所,学生11万多人,基本上没有研究生教育。到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已有1 000多所,相当于1949年高等学校的5倍多;学生464万人,相当于1949年的50倍。同时,在高等学校中增加了文科的比例,增设了一批边缘学科专业。经过一系列改革和调整,高等教育增加了活力,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结构趋向合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为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工作成就显著。许多高等学校,兼教学、科研于一体。它们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的1/3的项目;获得国家发明奖的占全国1/3左右;其科学研究成果,有些已经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3)建立学位制度,加强硕士生、博士生教育。建立学位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仅2000年,我国毕业的学士生有90多万人,硕士生有47 000多人,博士生有11 000多人。
(4)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对于人口众多、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中国来讲,教育总体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是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据1995年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每10万人口接受过各种教育的人口分别为:大专以上的2 065人;高中的8 282人;初中的27 283人。中国的教育事业要满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满足青年人接受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教育的愿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科教兴国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和使命。我们相信,有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为后盾,有全国人民的支援和投入,有全体教师的无私奉献,中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