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辱的岁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通过了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认识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和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它们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2、能力方面
(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回顾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落后挨打”的史实,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
(2)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献身精神。
4、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搜集和分析相关历史材料和图片,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和影响。
2、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和影响。
3、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和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教学步骤
【创设情境】
播放(Flash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
一首雄浑、悲壮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将我们带入那段充满沧桑、充满屈辱的近代岁月,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屈辱史。今天我们大家就重温那段屈辱的岁月。
引入主题——《屈辱的岁月》
【课堂实践】
主题一: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导入主题:通过播放幻灯片《香港回归》引出鸦片战争。
小组活动:
1、由学生通过搜集相关历史图片,展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以及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归纳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教师提示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导火线,然后,学习小组扮演角色:模拟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争论,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转承:鸦片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展示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
2、讨论交流:《南京条约》各项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师提示从对中国经济、领土、关税等主权方面的影响分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转承:英国通过鸦片战争从中国获得了大量的利益,引起其他列强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亚洲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了掠夺原料和开拓海外市场,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
主题二: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1、先让学生介绍他们搜集的有关资料,然后播放视频《甲午风云》片段,教师指出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因为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这次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2、对比归纳: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组织学生对比《南京条约》分析归纳《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危害和影响。
(1)《马关条约》中“大规模割地”产生了怎样严重的后果?
(2)《马关条约》中“巨额赔款”对中日两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马关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比较。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4)《马关条约》中的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对中国造成的危害最大,严重威胁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中国的民族灾难。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主题三: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引导学生阅读《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说出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教师补充列强强租的“租借地”以及“时局图”。
2、影响: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转承: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就是义和团运动,它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但是招来了八国联军全面侵华战争。
主题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1、展示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的图片,补充八国联军在北京犯下的暴行,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漫画,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2、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分析归纳“半殖民地半封建”体现在哪些方面。
【创新升华】
结合史实:组织学生讨论,近代中国屡次遭受屈辱的原因是什么?
1、中国:中国是落后的、腐朽的封建制度,统治腐朽;综合实力衰弱;武器装备落后;推行盲目自大、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2、世界:世界正处于先进的、上升的资本主义制度,社会生产力先进,科技发达;欧美国家先后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强大;武器装备先进,船坚炮利。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在与西方的对比中,落后了。
感悟升华:
1、学习完本单元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1)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2)只有祖国强大,才有免遭列强侵略。
2、指导学生讨论探讨“如何避免历史悲剧重演!”点明主旨。
教师总结:当前国际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而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从近代历史中得出的深刻教训,它像警钟一样时刻让我们警醒,只有祖国强大,才能免遭噩运,让我们努力科学文化知识,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最后播放幻灯片:展示血色大字“国耻不能忘,民族当自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反思
《屈辱的岁月》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工业革命”和“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等世界近代历史知识后安排的,是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反映了中国百年历史的一大特点,同时又是学习中国历史的一个新的基础和起点,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为了让广大同学深刻了解这段灾难深重的历史,揭露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理解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而选择了《屈辱的岁月》这一课题。
课堂设计与构想:
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了“情境—实践—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即:
创设情境——通过一段历史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导入,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这段灾难深重的历史,以及今天我们学习这段历史的意义。
课堂实践——《屈辱的岁月》这一课反映的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半个多世纪中国近代的历史,时间跨度大,课堂内容多,针对这一特点,我将课堂的主题内容设计成四个主题:“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浪潮”、“八国联军入侵与辛丑条约”。将老师的课堂角色转换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的角色转换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熏陶中接受本专题教学内容。
创新升华——课堂的尾声部分,设计问题:“如何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从而让学生在畅谈对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感情升华,达到本节课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最后利用幻灯片“国耻回顾”的形式对本课进行高度的概括和归纳,而且更让学生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做到“知耻而后勇”。幻灯片展示“国耻不能忘,民族当自强”的血色大字来渲染本课的主题思想。
课后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这些设计理念与构思大部分都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和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得到很好的贯彻。
1)参与听课的各位老师和学生,大部分都认为课堂教学设计较为新颖,课堂实施效果好。
2)课堂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的人文教育实施较为成功,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课后一直都保持着激昂的情绪。
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1)对于课改背景下的探究式教学理念还需进一步加强。
2) 课堂设计中,如何将课堂更多的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探索、合作精神在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总之,这次示范课使我受益很多,我学到了很多,也为我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曹晓莉评价
本堂课较好地体现了课改精神,课堂上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学生自觉融入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在难点上处理得当,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树立历史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