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营造读书氛围 引领课外阅读”研究报告
陆晶晶 陈红玉
(汇报论文)
背景思考:
我们的思考:学生应该如何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学生并不缺少课外读物,家长舍得为孩子买书,有多少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为什么学生在能言善辩的同时却是词汇的贫乏、对写作缺乏兴趣、任务观点?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课外阅读的选择、阅读指导等方面,教师起着提供、激励、示范和反馈的作用。应该探讨:如何去引领课外阅读,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丰富文学积淀,让学生喜欢阅读、乐于表达。
我们在区教研室、学校领导的全程指导下,关注班级和自身教学的实际,分析现有状况,确立“引领课外阅读 营造读书氛围”小课题。成倍地增加课外阅读量,养成读书的习惯,提高独立阅读和泛读能力。具体做法:统一安排、选好读物、改革教学。以“用、学、积、读、思、记、趣、广、适、展、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方式开展活动与研究。研究成果的形式为:摘抄、写读书笔记、做读书卡、进行读书交流、好书介绍、诗文朗诵等,逐步提高作文能力,参与各类征文比赛。
考虑到学生处于四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在阅读问题、阅读能力差异方面不明显,所以在研究内容方面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分别有所侧重,四年级侧重于兴趣的激发与方法的指导,五年级第一学期侧重于读书的广度与参加征文比赛。研究的内容与深度逐步提高,有一定的梯度。实践证明,三个学期的研究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面、陶冶性情、思想教育方面收到明显的成效。
下面,我就以研究论文的方式把我们的做法给大家作一汇报。汇报的题目是:《营造读书氛围 引领课外阅读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我们知道,文本阅读特定价值和功能,是其他活动无法代替的。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开卷有益”。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学生的阅读量过少,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也不知道如何去阅读,导致课外阅读匮乏现象日益严重。一年多来,我和陈红玉老师在“营造读书氛围 引领课外阅读 ”这一小课题研究中,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让“阅读”成为“悦读”。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听到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娓娓叙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学生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时戛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比如我向学生推荐《夏洛的网》时这样说:“最近,老师读了一本好书,书中主要讲的是一头猪将要被宰杀时,被它的朋友——一只蜘蛛想尽各种办法救了下来。最后,蜘蛛却因为操劳过度而死去。这本书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曾经感动了一代代的孩子,我相信你们读了也一定会被感动的。”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毫无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狼和鹿》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恐龙》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回视、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今社会知识激增,新兴的电子出版业更是方兴未艾。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必然要求我们做事讲质量讲时效,我们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字斟句酌地读书。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速读时,要求学生不能翕动嘴唇,也不能在心里默念,要使用眼睛看到的文字、符号和图形能马上映到大脑,立刻产生反应,即“眼脑直映”,从而快速感知视觉所捕捉到的信息。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我一直期盼着一种我和学生心无旁骛、静静阅读的理想境界,如今,这种境界已成现实:早晨,我和学生沐浴着晨曦在书本中神游;午休,教室里除了学生偶尔翻阅书报声音,几乎听不到别的声音。《特别的女生萨哈拉》、《爱的教育》、《草房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著作就是在这样氤氲着书香的氛围中一页页读完的。
3、开展活动进行阅读。本学期,学校举办了首届阅读节,向学生推荐了大量的好书,还先后请来了著名童话作家金小芙、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来校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还举办了读书征文比赛。班级也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如组织朗诵会、故事会、共读一本好书心得交流会、优秀阅读卡展评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种种不良影响。
四、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三个学期来,我们班学生推荐阅读了《智慧背囊》、《青藤屋》、《夏洛的网》、《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重返草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淘气包马小跳》、、《窗边的小豆豆》、《感动心灵的全集故事》等大量的书籍,还拓展了许多与课文相关的同类题材的文章,还在各级各类征文活动中获得佳绩。(具体见过程资料)
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生命因阅读而精彩,我坚信,同样是长大,有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孩子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