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4-09-19 09:06: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立项号
课题名称 快乐学习历史方法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006年9月,我确立了“编写歌谣,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这一校本小课题即将每课的重点内容都编成顺口易记的歌谣,便于背诵和运用。在没有向大家汇报具体研究情况之前,我首先要给大家讲一则真实的案例:在一个周日的下午,我走在去街里的路上,走在我前面的时七年级四班的两个女同学,他们边走边聊,看起来很有兴致,甲说:“今天你背历史歌谣了吗?我们来做接力游戏吧!”乙说:“好呀好呀,我先来:战国牛耕铁农具,提高土地利用率。”甲队:“李冰岷江都江堰,天府之国世人赞。”乙说:“356年公元前,孝公商鞅把法变。”甲对:“土地私有奖耕战,没有军功废特权。”乙……。这时另外一位同学卡壳了,“建立县制不法古。”我接了一句。“横扫六国奠基础”。他们齐声喊道,回头看见是我,便不约而同地吐了一下舌头,有些不好意思,显然他们并未发现我在他们的身后。之后,我们谈了起来,他们告诉我,每天他们都要背历史歌谣,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说句实在的,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我不会上历史课。我备课很认真,材料准备也很充分,但上课总感觉一环扣不上一环,各目之间知识联系不上,就像挎着一篮子鸡蛋,鸡蛋是好东西,但是哗啦一下倒在学生面前全碎了,我把课上散了。学生瞪着眼睛听,似乎很认真,但我知道,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想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这样的课学生是不会喜欢的。当时我很着急,就不断地听课学习,继续深入钻研,渐渐地我懂得了如何抓住一节课的主干,再生枝发叶,让课堂长成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再后来我又学会了很多新鲜的方法,如辩论、讲故事、编演课本剧、说评书、年代接力等,让历史课堂这棵大树的绿叶中点缀了桃子、苹果、香蕉等各种色彩鲜艳的水果,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终于喜欢上历史课了,而且能在课堂上谈古论今,有感而发。但新的问题随之又出现了,不管头一天的课堂气氛多么的热烈,学生多么投入,第二天一提问,总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回答不上来。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对比型
这种类型的歌谣适用于易混知识的对比记忆。如七年级上册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相关情况是两项极易混淆的内容,我将两者的体貌特征、使用工具、用火情况、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我编成如下两首歌谣:
(一)
北京人,像猿人,原始工具手中擎。
学会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求生存。
(二)
山顶洞,像今人,磨光钻孔用骨针。
人工取火捕渔猎,氏族平等无差别。
这样,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区分掌握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不同情况。
2.排比型
这种类型的歌谣适用于并列式编排的教材结构,如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材介绍了夏商西周时期文字、天文、历法、医学、文学、音乐六个领域的文化成就,我就将其编成了排比并列式的历史歌谣:
商周甲骨金铭文, 日食月食均记存。
商历年分十二月, 适逢闰年加三旬。
2 4节气出战国。 安排生产与农活。
中医扁鹊医术奇, 望闻问切治难疾。
屈原《离骚》长太息,钟鼓之乐美无比。
这样,学生会对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有一个整体了解,诵读歌谣时,也会有一种如数家珍的自豪感。
3.记叙型
历史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各个子目之间的联系都是比较紧密的,史实介绍也详细具体、前后连贯,这种编排结构的教学内容就可以选用记叙型的方式编写歌谣。如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我编成了这样的歌谣:
东周平王迁都洛, 开始春秋与战国。
桓公管仲来改革,“尊王攘夷”疆界扩。
齐晋楚王争霸权, 吴越相继统中原。
齐楚燕韩赵魏秦, 七雄并起天下乱。
2 6 0前长平战, 六国无力与秦战。
这样便将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春秋五霸的称霸顺序,战国七雄的产生,秦国如何雄霸六国等,这一时期复杂的历史简单化,明朗化了,很容易记忆。当歌谣还原后就像一段小记叙文一样,成了一段详实的历史资料。
4.概括归纳型
历史歌谣的编写并不局限于“一课一歌”,因为历史知识是错综复杂的,教材在做具体介绍时也进行了归类,同一时期的相关内容并不一定会在一课全都出现。比如汉武帝大一统的四项措施,教材第12课只介绍了政治措施和思想措施,13课介绍了经济措施,14课介绍了军事措施,而要将这四项措施归纳在一起,则要联系这三课内容,我编成了下面这首歌谣:
雄才大略汉武帝,中央集权来削藩。
黜百家尊儒术,长安太学学《五经》。
收回盐铁经营权,统一铸造五铢钱。
反击匈奴漠北战,汉朝鼎盛之局面。
这样,打破教材结构编歌谣,有助于学生对汉武帝大一统的四项措施有一个全面了解。
5.年代序列型
历史年代的记忆一直是学生历史学习的最大难题,这些错乱排列的数字,易混易忘,所以按年代顺序将历史事件编成歌谣对于学生来说尤为可取,如18课《三国鼎立》,涉及两个重要战役、三国建立这样5个重要时间,于是我按年代顺序编成了这样的歌谣:
公元之后二百年,袁绍攻曹军十万,
双方官渡来激战,火烧粮草曹胜袁,
转眼二百零八年,曹操意欲统中原,
刘备联合了孙权,大败曹军赤壁战,
二二0后连三年,曹丕刘备与孙权,
接连称帝魏蜀吴,三国鼎立齐发展。
年代序列型歌谣的编写也不局限于一课内容,可以把一个或多个朝代的重要年代及历史事件都综合归纳到一起编成一首或一组歌谣,这对于学生突破年代记忆的难关是很有帮助的。
6.人物专题型
历史人物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我们可以将众多的中华英雄分类汇总,形成一组“中华英雄篇”,如我所编的一首“帝王篇”是这样的:
夏禹商汤周武王,开国之君排头行。
春秋五霸争老大,战国七雄抢天下。
秦皇汉武帝王尊,项羽刘邦农民军。
三国孙刘与曹操,西东两晋司马朝。
唐宗宋祖领风骚,成吉思汗称天骄。
明朝二祖重君权,清代康乾盛世传。
学生很喜欢这首歌谣,另外,我还预计要编写“中华谋略家篇”、“中华才子篇”、“中华才女篇”、“民族英雄篇”等,向学生展示一组中华英雄的群像。
7.其它型,根据教材内容灵活确定,在此不作赘述。
三、迎合学生之口味,歌谣变形不变“心”。
我所编写的歌谣大多是七言的,个别也有五言的和自由体的,也许是受个人思路的限制,歌谣文体格式基本是固定的,从未想过让歌谣变“身”。有一次历史课给了我莫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有趣的东西看久了也会变得平常,只有新鲜的才是有趣的,孩子们喜欢变形金钢,同样也喜欢变形歌谣。那时大约一个月之前,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时,关于宋代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时我编了一段这样的歌谣: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这一校本小课题的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最后,让我用发自心底的语言来结束我的汇报吧!蜜蜂靠它的勤劳得尝蜜糖,寒梅凭她顽强的毅力傲绽雪霜,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凭的就是一颗热衷教研的心在教育的碧空翱翔,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继续深化自己的小课题研究,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谱写出一名教改探索者的奋斗之歌。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