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常用文档作文作文教案

克服平淡,写出曲折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07-17 15:10: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克服平淡,写出曲折
一、教学目的:了解如何才能把文章写生动。
二、教学重点:抑扬法、悬念法、擒纵法、陡转法的运用三、教学形式:授课、辅导、写作、讲评四、教学过程:
1、具体辅导如何把文章写生动。
2、布置写作3、讲评习作文似看山喜不平初中学生对于记叙文写作的要求基本能掌握,但大多数学生的文章显得平淡,缺乏吸引力。俗话说:“文似看山喜不平。”山好看,因为它曲曲折折,连绵不断。文章要吸引读者也要有点曲折。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点曲折呢?
结构,原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指建筑物的内部构造、整体布局。将它借用过来,是指文章的存在形式,即:文章的内部组织或构造所体现的篇章形式。在写作中,则是对文章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一篇文章的主题犹如人的“灵魂”,材料好比人的“血肉”,而结构恰似人的“骨骼”。为使血肉有所依附,灵魂得以寄托,人体完整美好,骨骼就必须完整、匀称、坚实、健壮。所以,古今中外的作家对于“结构”问题都无例外地给予高度的重视。俄国作家冈察洛夫面对繁复多变的结构形式,曾慨叹:“结构,像喝干海水一样困难。”我国作家柳青在饱尝写作艰辛之后也告诫习作者:“最困难的是结构。”文章要克服平淡,写出曲折,就必须要组织好材料,下面就文章的结构谈几种方法。
(一)抑扬法抑是贬斥的意思,扬是赞扬之意,要使文章有起有伏,必须抑扬结合,可“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人们认识事物总有个过程。开始时,因为了解不全面,认识片面,就容易产生误会,经历一些事后,了解深入了,误会解除,改变了认识。经历这一番曲折,往往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便是抑扬手法的认识根据。我们的文章以赞扬为主,所以以“欲扬先抑”方法常用。
如《荔枝蜜》开头写道:“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然后写“我”不大喜欢的原因,再后来知道蜜蜂蜇了人,自己也耗尽了生命,原谅了它,但感情上疙疙瘩瘩总不舒服。开头先对蜜蜂抑,继而不写蜜蜂而写从化的荔枝,这似断实连,构成一个波折,然后写吃鲜荔枝蜜,想去看看蜜蜂,最后梦见自己变成蜜蜂。这一过程,文章写得曲折生动。
(二)悬念法悬念,顾名思义,是指悬在心中的思索与挂念。它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一种情绪欲望,即期待之情。由于人本有追根问底的天性,而悬念恰能把这一心理欲望激发出来,所以,设置悬念是最易取得引人入胜效果的开头方法之一。
那么怎样形成悬念的效果呢?
1、文章开头或中间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引起读者关注。
如《第二次考试》,陈伊玲在初试成绩优异,而复试却大失所望。这样使读者关注:是什么原因?发生了什么事?然后由教授去揭示谜底。
2、采用倒叙开头的办法来设置悬念正常情况下,一件事情总是按先因后果或其它形式顺序发展,倒叙开头则是打破正常秩序,或是先“果”后“因”,或是把这件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紧要关头提到前面,来它一个颠倒,以此形成悬念,尔后再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这样一上来就把气氛搞得很浓,利于激发读者的情绪,把读者吸引住。
如鲁迅小说《祝福》,开头就描写了祥林嫂临死前的形象:“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象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洗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副肖像本身就造成极浓厚的悲剧色彩,有力地叩击着读者的心弦。读者不禁会想到:祥林嫂是什么人?她怎样沦为乞丐的,而且是这副呆呆的样子?她为什么临死前要问灵魂的有无?为什么她人都死了,鲁四老爷还要骂她为“谬种”?这些都给读者造成了很强的悬念,吸引着读者到下文中去找答案,使小说一开头就有一种吸引人力量。
3、揭示一种悬而未决的矛盾冲突,这是一种最有效、最吸引人的方法。
如《水浒》里武松打虎一段。景阳冈上有老虎,已经伤了不少人,武松要回家乡,要过景阳冈。读者不由得为武松担心:危险啊!武松到了酒店喝酒,一连喝了十八碗,那酒名叫“三碗不过岗”,十分厉害。店小二直为武松担心,喝了那么多酒,怎能过岗呢?能斗得过老虎吗?弄不好还不被老虎吃了。店小二劝说,武松不听,以为人家在骗他。他一步一步向景阳岗上走去,读者为武松的生命安全耽心。他每向前走一步,读者的担心就增加一分,悬念也扣得更紧了。最后武松打死了老虎,读者悬着的心才算落下。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设置悬念就是为了展示矛盾冲突,以激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心。
(三)擒纵法《三国演义》中有七擒孟获的精彩篇章。诸葛亮为了收服孟获,抓了放,放了又抓,来来回回,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口服心服,终于安定了边境地区。而这一段文章也是运用擒纵手法的著名范例。
擒与纵是生活中固有的现象。生活中常有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现象,而在这得失之间,常常引起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这便是擒纵手法的生活根据和心理根据。这里的一擒一纵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写作中的擒与纵,则是组织文章情节,制造波澜的重要表现技巧。擒与纵是一对矛盾。擒是目的,纵是手段。擒与纵的对立统一,就是目的与手段的对立统一。
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生得美貌、娇艳,但因出身寒门,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她总觉得自己生来就配享受各种精美豪华的生活,面对寒伧的住房,破旧的家具,她常常忿忿不平,痛苦不堪。她渴望出人头地,享受一切荣华富贵,恰巧教育部长举行晚会,邀她们夫妇参加,这对她的虚荣心无疑是个满足。为了出席晚会,丈夫将他另有所用的400法郎尽数给她购置漂亮的衣服。她又从女友福莱斯蒂埃太太那里借到了光彩夺目的项链。晚会那天,她比所有的女人都漂亮,所有的男人都瞧着她,设法打听她的名字,连部长也注意到她。她沉浸在成功的欢乐里。不料,舞会刚结束,她发现丢失了项链。为了偿还赔人家项链欠下的债务,她度过了10年含辛茹苦的生活。10年劳苦,她由一个美丽的少妇变成了一个衰老的妇人。小说的前面尽量写她的虚荣、美丽,这是“纵”;但当女主人公知道借给她的项链是假货,并不值多少钱时,她为了偿还项链,却已付出了青春、美丽,这是“擒”。统观全篇,前面的放纵,正是为了后面的一擒。“纵”得酣畅淋漓,“擒”得干脆利索,由于小说采用了欲擒故纵法,整个作品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四)陡转法情节的陡转骤折,结尾的出人意料,能使读者受到强烈的震动,取得异乎寻常的效果。
如《池塘灯影》。文章写“我”深夜苦读,不免烦躁,偶然发现,池塘对面五层楼上中间的一个窗户闪烁着不变的光芒。“每到入夜,最先亮起,每到夜深,其它房子都已合上夜的眼睛后,唯独它还睁大着眼睛——不知疲倦的眼。渐渐,我产生了一种竞争心理,看谁熬夜熬得久。但每次我都熬不住瞌睡,先躺倒了,——不过,这竞争倒帮了我一个大忙,我顺利地通过了几门课程的结业考试。”毕业那天晚上,路过池塘边,又瞥见了那盏灯。“我”的心底里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把我成功的喜悦给那灯下的竞争者分享。“——如果是老年人,中年人,我就送一句祝福,如果是一个豆蔻年华的青年,我就……”当“我”气喘吁吁地上到五楼,“心跳了一阵,脸红了一阵,终于大着胆子推开门”时,文章也就到了结尾:“啊!那是公共洗脸间的一盏灯!”只此一句,令人始料不及。在心灵的震撼之余,似乎还有几丝遗憾,几多惋惜。
这就是意外之笔的效果。
如果你在写作中经常性地使用这些方法,那么你的文章定会写出曲折,写出生动,从而具有吸引力。
五、课后训练:
请以《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尽量把文章写得生动曲折。
 

上一篇文章:谈谈开放型作文的写法

下一篇文章:谈文学创作中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