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2-07-26 20:19: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中小学美术“欣赏•评述”的教学策略
在和中小学美术老师的接触中,发现他们在美术欣赏课存在着认识上和理解上的误区。今天,我们将围绕老师们的一些疑惑、困难和问题来谈欣赏课的教学策略。通过观看各地老师们有特色、有成效的课例,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好点子、小策略。
一、对欣赏 • 评述课程的再认识
误区一:“审美能力”问题。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部分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欣赏评述课程的教学目标大而空,指向性不明确,必然缺乏具体的方法与策略。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误区一:“美术语言”问题。 认为学生年龄小,不能理解、接受,因此不用美术语言。
解决方法:重新认识欣赏课程的特征 。
1.欣赏 • 评述要体现美术课程的基本特征
1. 欣赏 • 评述课程的 基本理念——实现《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性质的界定:人文性质。
2. 欣赏 • 评述课程关注什么—— 关心价值和意义,包括:人的情感、理想、道德、意志、尊严、个性、美、爱、自由等,而这些都美术作品中体现出来,在不同时代和地域的艺术家以及儿童创作的作品中。
课例:小学一年级《美术的大自然》 。学生从亲近自然,将自己变为自然的一份子,到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并以自己的力量保护、美化大自然。老师把小石子、泥土、树叶、草、水,作为大自然的礼物送给学生,学生起初不屑一顾,随着从微观带宏观的欣赏,学生们被自然的美所折服,逐步认识到大自然的美正是由着一点点的组合而成,应该珍惜大自然给我们的每一点馈赠。
“让我们为大自然做些事情吧”,学生提出很多建议,感受最深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欣赏 • 评述课程弘扬什么—— 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包含
第一个元素 —— 人性。对人的尊重,强调人的尊严,含义是广义的 “ 人道主义 ” 精神;
第二个元素 —— 理性。对真理的追求,头脑对真理的思考,也就是科学精神;
第三个元素 —— 超越性。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西方理解为广义的宗教精神)
2.了解欣赏 • 评述课程的“美术语言”与知识点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 “ 欣赏 • 评述 ” 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多种方式(如口语、文字、表情、动作、描绘、塑造和制作等)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我们要了解各学段美术欣赏•评述课程的要求,了解本学段重点学习什么,以及梯度。
3.附:以小学各学段欣赏评述课程主要内容
低年级——感受和评述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中年级——能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想法,比较作品在题材、表现方式等方面的特色和异同。
高年级——使用常用的美术术语,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二、教学设计 立意在先
误区三:“就事论事”问题。 “教学立意”不高,对于欣赏达到的目标不够明确。
课例:《苏州园林欣赏》。 教师首先 出示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作为引入新课的开始,问,香山饭店是谁设计的,设计中借鉴什么建筑。引起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到本课最后, 教师再次出示贝聿铭的建筑和其他设计图片,让学生找出哪些地方是学习苏州园林的?哪些是借鉴其他建筑特点的,从而达到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发挥作用,认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个道理, 使学 生对欣赏苏园的意义更加明确。本课以贝聿铭的作品作为开始和结束,达到了首尾相呼应然而最重要的是使欣赏的课的立意更高,更明确。欣赏课不是单纯的欣赏,而是让学生悟出道理,有所思考。
课例:《童年》。 这课看似只是欣赏几幅表现童年的美术作品,实际上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关注。体现美术课的“人文性”特征,教师深入挖掘课题的寓意,提出有趣、有意义的问题,带领学生积极、振奋精神地投入赏析,才能让学生有艺术品位和思想上的收获。
三、正确认识“情境教学”
误区四: 对于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理解,存在误区,部分教师对此的理解过于狭隘。认为广泛的文化情境就是介绍画家的创作背景。
解决的办法:凡是 能让学生改变情绪、改变心境、改变观念的营造的学习环境都是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获取知识、培养情感的氛围都是文化情境。
教学策略:
一方面对作品中的内容、形式等要素进行指导性赏析,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内在的因素:聆听、触摸、嗅、想、说、写。对作品的认识的空间是无限的、多维的。
课例:《小扇子》 挖掘扇子中蕴含的知识、文化,思考与讨论的问题明确,有利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
课例:《阿尔的吊桥》。 学生的感言提醒我们,要给学生遐想、联想的空间,尽可能地感受作品给我们的多方面的信息。
课例:《椅中圣母》。 欣赏人物画“你要对画中人物说什么,问什么,画中人物在想什么”使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以自身对世界的体验区队领悟画家创作的深层次的信息,“你认为作者是以怎样的情感完成这件作品的”。
课例:《兵马俑》课件分析。
四、深入理解教材意图,制定灵活的教学策略
问题五:把欣赏课上死了,照本宣科。
解决办法: 因“材”施教。材,包括两个方面:教材和教学对象。一是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制定出教学策略。二是要研究不同学段学生的欣赏深度、广度,欣赏内容、欣赏方法。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
课例:小学一年级《卡通明星总动员》。 第一层信息:什么是世界知名的卡通明星,要进行真善美教育。第二层信息:个人或集体欣赏 “用简短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三层信息,“我认出?个卡通形象”,孩子区别卡通和(六个孩子)现实形象的本领。认识卡通形象在造型、色彩的特征。第四层信息:同是猫,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形象特征。第五层信息,艺术家赋予卡通人物不同的本领、脾气,因此,受到大家喜爱。
2. 了解学生需求,巧妙设置问题。
对高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发放调查表,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和想要了解的知识。学生有疑问就有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是鲜活的教学资源。
课例:《装置艺术》。 在反馈表中,有不少学生在“还想知道的问题是”中写了“装置艺术有分类吗,有几种?”教师没有查找到此类知识,于是设计填表,学生填“场地 + 材料 = 装置艺术”,“场地 + 材料 + 情感 = 装置艺术”等,并把装置艺术分为室内、室外、人工,有的按情感分为警示、吉祥等。
3. 以介绍画家为课题的欣赏课,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建议把对教学有利的内容,归纳为几个方面。
一是艺术家及其时代。二是艺术家生平。三是艺术家的眼光。四是艺术家的影响。
课例:《格尔尼卡》。
总之,恰当的教学策略源于对认识欣赏 • 评述课程的正确认识。了解欣赏 • 评述课程关注的是什么,重点放在哪,就能研究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上出受学生欢迎的美术欣赏课。
思考与活动
一、思考题
1. 你对“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是怎样理解的。
2. 你认为什么样的欣赏课是注重品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欣赏课。
二、小组讨论并开展已下活动
采用合作学习、完成作业的方式,选择一个欣赏课,制定一个学习活动的方案,包括制定几个思考与讨论题,写出学生活动的方式,写出本课设计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