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体育高中体育

高一体育跨栏跑技术教学设计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4-03-05 21:35: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水平五(高一年级)跨栏跑技术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水平五(高一)的跨栏跑技术教学,共6课时,这是第一次课,内容是学习起跨腿栏侧过栏技术,复习摆动腿栏侧过栏技术,身体素质练习。本组是高一年级田径模块小组,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0人。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须(全一册)。

一、教学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新的思想和理念,在本课中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首先是教学内容,本节课包括两个教学内容,一个是主教材,一个是辅教材。主教材是跨栏跑技术教学,辅教材是身体素质练习。
跨栏跑是田径运动中的径赛项目,由起跑至第一栏技术、过栏技术、栏间跑技术、全程跨栏跑技术构成。其中,过栏技术又称跨栏步技术,是跨栏跑技术教学的重点,它有由起跨攻栏、腾空过栏、下栏着地组成,为了很好的掌握过栏技术,应先从学习起跨腿栏侧过栏技术,摆动腿栏侧过栏技术开始,这是基础。该项目能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协调性与节奏感,能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
身体素质练习(接力跑、自选项目),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速度、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起跨腿栏侧过栏技术
难点:起跨腿收紧抬平,腿勾脚尖,晚收快拉、侧平拉并拉正。
摆动退屈膝攻栏,两臂配合,眼视前方。

四、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逐渐成熟,已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一定的基本运动能力。在教学中只要引导得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很容易实现,我选择适应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他们在练习中去独立思考,去发展他们的体能与智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另外,我还会注意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来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五、教法
1、示范讲解法:先进行集体示范、讲解。精讲、抓住重点,示范动作标准规范。(先示范,后进行示范与讲解相结合)
2、巩固练习法:复习前一节所学的主要内容,巩固动作。
3、分组练习法: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进行交叉搭配分组,运用运动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带动运动技能掌握稍欠缺的同学,使他们共同进步。
4、个别辅导法:针对技能掌握欠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培养他们对此项运动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游戏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团队精神。

六、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节课中我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体现的:
1、会听、会看、会想:教师示范讲解,学生通过看、听、想明确技术动作概念。
2、会合作与探究: 分组练习,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出掌握本课所学技术的方法。
3、会展示与评价: 分组展示、优生示范,相互开展评价,提高学习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8分钟)
1、课堂常规
2、准备活动
(1)、绕田径场慢跑2圈。
(2)、徒手操,共八节,每节四个八拍。
(二)基本部分(32分钟)
1、专项准备练习
(1)、高抬腿
(2)、后踢腿
(3)、跨栏坐
2、学习起跨腿栏侧过栏技术
(1)、原地模仿练习
(2)、走动中起跨腿栏侧过栏
(3)、慢跑中起跨腿栏侧过栏
3、复习摆动腿栏侧过栏技术
(1)、慢跑中摆动腿栏侧过栏
(2)、快跑中摆动腿栏侧过栏
4、身体素质练习
(1)、接力跑游戏
(2)、学生自主择项练习(分成4组)
(三)结束部分(5分钟)

八、教学反思:
跨栏跑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性很强,动作较为复杂的项目,在教学中也存在这一定的风险性,但是它对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柔韧等素质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精心设计,本课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课运用了跨栏跑技术挂图、教师示范,使学生对技术动作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创设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利用体育明星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组织有序,教法学法得当,场地布置合理,适当降低栏高,缩短栏间距,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运用接力跑游戏激发学生练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身体素质分组练习,学生自主择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跨栏步是跨栏跑技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应安排较多的发展柔韧性和髋关节灵活性的练习,以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在学生练习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足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确定适宜的起跨距离。还应注意培养学生下肢动作与上肢、两臂动作的协调配合。
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做好自己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