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醇厚的中原韵 中华五千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中原文化浓香、重味、醇厚,张群老师植立于我们的根系,向新一代的中学生们宣扬了优厚的中原文化,使学生们不忘根本,从而关注、热爱、学习、继承、发扬甚至创新我国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文化更加耀眼。 张老师从听赏《黄河大合唱》入手,观看中国历史地图,让学生了解到自古以来我们的母亲河就哺育了多少中华儿女,滋润着富饶的中原大地。从那气势宏伟的合唱声中,我们不得不敬仰母亲河的伟大与崇高,赞叹她那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接着张老师例举了具有浓厚中原文化的河南省,听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在欣赏的过程中,张老师多次强调让学生注意歌词、节奏、旋律及情绪,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欣赏,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在张老师的讲解中,我们又找回了尘封多年的记忆。如货郎的叫卖声:“磨剪子咧,呛菜刀!”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说唱艺术盛行的宋朝。张老师不仅认真而且细心,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歌曲的氛围,她特地准备了一条红丝带,让学生来模仿挑扁担的感觉。互动环节掀起了本课的第一个高潮,一位同学勇气可佳,上台表演逗得大家开怀大笑,忘记了课堂的紧张,张老师的亲自示范赢得了阵阵掌声。学唱中的二胡演奏给人耳目一新。语言是民歌创作的载体,世界各地的民歌都建立在本民族的语言上。张老师通过观看河南方言版的《猫和老鼠》,来学习河南话,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民歌的淳朴和韵味。民歌又是作曲家创作的源泉,通过聆听《好汉歌》让同学们和《王大娘钉缸》来进行比较,并找出大致相同的乐句。聪明的同学很快就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张老师满意的笑了。中原地区除了河南以外,山东省也不可忽视。张老师和着伴奏,声情并茂的演唱了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让学生体验到了现场演唱会感受。从山东本土歌手和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两个不同版本进行比较,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同一首民歌的不同感受和韵味。在解析歌曲时,张老师以文学的修辞手法顶真来举例,流利的背诵了那熟悉的唐诗,从而引出音乐乐句的鱼咬尾的写作手法,并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真正达到了亲自参与,提高能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目的。最后,通过欣赏江苏、河北的《茉莉花》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同一首歌不同地域的不同风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