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醇厚的中原韵 一、 教材来源: 本课选取了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音乐鉴赏模块p28—p33页数) 二、 教学背景: 教材分析: 1、《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后传遍全国。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在山东沂蒙地区出现了一个一再与抗日武装为敌的反动武装组织——黄沙会。为了揭露黄沙会的反动面 目,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 ,填上《打黄沙会》的歌词,歌曲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有人将《打黄沙会》 的歌词改为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歌名定为《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除了第四乐句外,前三句的节奏基本相同,而第四乐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因此,其结构形式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并且四句拖腔的结音依次收束在re、do、la、sol这四个音上。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 这首歌曲,在音响资源中提供了两个演唱版本。其一是由王世慧演唱的。她采用方言、按原小调的四四拍演唱,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其二是由彭丽媛演唱的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三四拍)。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 2、《王大娘钉缸》 在河南昌邓县、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这种地花鼓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流传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