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命生命》评课稿 《生命生命》列举了一只飞蛾、一棵小瓜苗这些不起眼的小生命。说明这些小生命无论怎样卑微,都具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从人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自己对生命的严肃的思考。 在福田区轰轰烈烈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改革中,我们学校也不可避免的进行着新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王老师的这堂课就是按要求设计的。整堂课的教学呈现出这样的模式:王老师按课文写的三件事教学,每一件事学习先出示教学目标,然后小组合作、讨论,再小组展示汇报,接着教师引导、评价。从学生的汇报来看,王老师的常规训练还是比较到位的,每一组的组长都对本组成员的学习有明确的分工,汇报时井然有序;学生表现也落落大方,不扭捏、不做态;而且每一个学生的讲解、回答都比较准确,课前的预习能看出做得很扎实。这堂课还吸引我的是课堂的生成,在每个小组汇报完后,王老师穿插了一个环节:质疑、提问。既提高了下面听的同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去思考,又促进了台上讲的同学的积极性,因为你只有充分地去预习、去探究,才能应对其他同学对自己的发问。更让我们可喜的是,学生在这个环节有精辟的提问、有精彩的回答,让老师们不得不佩服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讲到最后,王老师也是激情投入,越讲越激动,把对“生命”的感悟全都诉之于课堂,感染了学生,也感动了我们。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王老师这堂课,从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存在不足的是:在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塌它”这句话时,向孩子质疑:这句话给我们强调了哪两种人生观?生也如预设的那样回答:一种是积极的,另一种是消极的。但很多孩子都未必知道,人生观是什么。不能领悟到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而当时如果能及时质疑:积极的人生观指的是什么?你能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吗?消极的人生观指的是什么?你又能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吗?如此一来,就不怕孩子不理解句子中的内在含义了。由此可见,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除了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还可以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