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例点评 1、在“概念教学”上,本课例能注意高一学生由初中到高中的知识与能力的衔接。初中对函数的理解较直观、感性,而高中要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这节课的授课时间是第一学期前阶段,学生正处于有形象经验型向抽象理论型转变时期。课例能从函数图像入手,从形象到抽象形成定义,最后应用与强化。 2、能发展数学应用知识,这是新课标所提倡的。课例开始引用的实际例子,来源于天文地理,经济各领域,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 3、本课例一大特点是应用信息媒体技术,借助计算机使函数形象化,动态化,可控化,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意见与建议 1、在“函数单调性概念”教学上,虽然符合形象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但力度不够,有停留表面嫌疑,未从实质上注重“概念形成”过程,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未得到大量调动,能力培养欠缺。我认为该课重点是理解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本质特征,难点是概念的数学化提炼过程。课例中用问题2:你能用数学语言刻画“图象呈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吗?问题3:如何用数学语言来准确地表述这种y值随着x的值增大而增大(减小)呢?的形式来实现,这是重点和难点,如没有适当的引导,显得跨度大(特别是问题3),学生不可能想出来,到时会出现老师问老师答局面。我建议要用具体数据做一个探讨和引入,再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定义。 2、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上过多,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其实应当到需要和关键时才用。如例题的证明我建议板书,有利于学生思维形成过程及书写规范性。 3、内容偏多,40分钟的课堂教学显仓促。要抓重点,懂取舍。如例题可减少。 结束语 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我们要真正理解好新课标的十大理念,把好度,脚踏实地,不能停留表面。虽然这过程充满困难与挑战,但有大家一起努力,相信会越来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