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物的多样性”听课反思 “生物的多样性”这节课的目的在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学生熟悉的生物,来确定“种”这个概念,知道为什么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主要条件。同时培养学生调查能力,资料检索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讨论中发现,在讨论分析中成功。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注意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本节课的重点与关键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种的概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通过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在讨论分析中学生自己归纳出了种的概念。特别在讲热带雨林时,教师叫问学生,为什么热带雨林中,物种这么丰富。教师在这个环节当中主要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物,让学生体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自然环境跟生物多样的联系。 本堂课过程中,学生整体气氛较为活跃,通过各组的沟通交流,同学们在生物学方面上的知识不再是拘泥于课本的形式,而是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可以发挥和学习,因此效果较好。本节深奥难懂的知识并不多,对于学生来说,许多内容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忆得更牢,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教学中积极使用图片、录像片等资料,使教学更形象、生动,也能为这堂课增色不少。 但在活动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表达能力不强,资料不够新颖,台下同学配合不积极,这就需要教师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既要让学生自主,又不失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得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总之,周老师的这堂课让我学到很多,给我很多启发。我想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要多吸取周老师的成功的地方,使自己课堂变成学生非常喜欢的学习场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