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食物中的营养》 《食物中的营养》在前一课调查、统计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进行探究。通过这节课的活动,要让学生认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是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这节课分为三部分教学: 1、食物中含有那些营养成分; 2、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 3、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于老师能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逐一展开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于老师依据课程要求,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研讨和学习的机会。 老师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课件,各种图板,记录表,碘酒,滴管,各种不同的食物,食用油,肥肉,花生,面包,马铃薯,无字信件(课前就要用笔蘸淀粉糊写好,看上去似乎没有字,学生在纸上滴碘酒就显示出字迹)等等,且每一个环节都作了有机处理和周密安排。正是这些充分的准备工作,为探究搭好平台。 第二,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讲述、讨论,示范、实验、观察,利用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了大量资料,这是科学课学习的一种好方法,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形成。课上在研究各种食物中富含哪些营养成分时,采取了让同学们自学的方法,小组交流讨论你一天所吃的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并用表格形式进行展示,挖掘了新知识,体现小组合作与交流,达到资源共享目的。 食物中各类营养成分的作用是本课比较难理解的地方,比较抽象,于老师动了一番脑筋。如在讲蛋白质对人体的作用时,于老师利用视频展示的方法,现身说法,化抽象为具体,使复杂问题变得形象生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有,用实验证明食用油、肥肉、花生富含脂肪,马铃薯,面包中富含淀粉。这部分设计有效而生动,相信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对知识点的掌握一定会非常深刻,终身难忘。 第三,始终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讲食物中所含哪些营养成分时,于老师利用大屏幕将两个问题展示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胖子为什么胖?瘦子为什么瘦?从他们的一天所食的食物中去找答案,引出下面的问题——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 第四,教师采取情境教学,学生始终能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是因为老师课中有不少有创意的亮点设计,给学生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而每一个设计环节都有明确的目的,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如在讲解淀粉遇碘酒变蓝这个知识点时,设计了一个谜局,发给学生信件,打开来,却看不到字,这怎么向老师汇报内容?这个环节又促使他们去学习。从而紧紧地抓住了学生心理,保持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第五、几点建议: 1、课件开始和中间部分配以美食图片,并点题,更能吸取学生兴趣。 2、在讲到食物中所含的这些营养成分后,可以结合学生个人实际来谈一谈,加强学生健康教育;也体现了科学课程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使学生科学素质不断养成。 3、教师语言应更准确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