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幸听了罗老师执教的《摆的研究》一课,深受启发,总结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在实践中探究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罗老师转变了自己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而是以“问题”为本课的驱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自主选择研究内容、自主设计活动方案等学习方式,真正的把学生作为了科学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整节课里,老师肯花时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给予了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自由思考、勇于提出猜测,勇于质疑问难的学习品质。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科学知识,更使他们了解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师的语言简练、明快、准确 罗老师的教学语言简练、明快、准确,不拖泥带水,值得大家学习。有部分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自己的教学语言不是很在意,非常的啰嗦,一个意思,一个概念等要翻来覆去用相同或不同的话反复讲,就怕学生听不明白,听不懂,其实高年级的学生很怕老师啰嗦的,由此学生可能还会讨厌这个老师。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语言的准确、严谨、简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严谨的思考问题。当然,本堂课上老师的语言也并非就完美了。她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感觉还稍欠丰富,并且鼓励性的语言也不够。廉价的表扬学生是不需要的,那也起不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只有中肯的,个性的,鼓励性评价才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下面谈一谈与罗老师有待沟通的地方: 1、 教师的板书速度存在一定问题。 在学生提出影响摆快慢因素的假设时,教师对这些因素分别进行了板书,“摆绳的长短”、“摆锤的重量”、“外界的影响”、“摆放位置”、“计时准确性”,对这些因素进行板书本也无可厚非,但不知是教师平时写字速度一向如此呢,还是因为上公开课的原因,当老师在非常认真地写这些因素时,学生在干什么,在翘首等待,在欣赏老师漂亮的粉笔字,还是……试想如果不是公开课,教室后面没这么多老师在听课,顽皮的学生可能就没那么自觉了吧。针对这一问题我想可作如下改进:一、可以事先写好在纸条上,学生说教师贴就比较快了,反正就这些因素,个别没准备的可以临时写一下,这样会比较快;二、也可以就写今天这堂课要研究的这两个因素,其它的教师重复再肯定一下就过去了,这样也会省点时间;三、当然是平时教师练好各项基本功了。 2、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探究之中。 在本堂课中,感觉罗老师抓得还是过紧了一些,对学生可能不是很放心,这包括设计实验方案时,实际上老师准备好的记录单上都已呈现,学生只要进行选择就可以了,选择和进行几个字的填空与小组进行讨论思考自己写相比,当然是简单得多,有效得多,但这其中学生受到科学思维的锻炼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本堂课只要求学生设计两个实验方案,相信有上节课做基础,再加上前面学生做的假设,老师完全可以放得更开一点,而不用事先设计得如此完备,牵得过紧,反而容易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有一点也很容易看出老师对学生十万个不放心,那就是她在投影中展示的实验要求,也就是所谓的温馨提示,这温馨提示的本意是让学生能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尽量不要出差错,但学生真的有那么脆弱,须要老师这样扶着一步步往前走吗?教师完全可以相信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掌握,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制定研究方案,进行探究活动中去。更何况这温馨提示一点也不温馨,密密麻麻六大条,三百个字左右,要读完并领会其中表达的意思,坐在后面听课的老师也需要好几分钟,我是直看得眼花。温馨提示中该省的就省了,不需要这么婆婆哈哈哈,确实需要提示的也尽量简单点,概括点,一眼就能看明白,而不是洋洋洒洒一条就五六十个字。 3、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并利用课堂上生成的元素,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科学的学习态度。 在罗老师的这节课中,有几个组研究的是“摆锤的重量与摆速的关系”,学生在汇报实验结果时发现塑料块、铝块、铁块在30秒内摆动的次数不一样,而且汇报了3组都不一样,都说明摆的速度与摆的重量有关系。这显然不符合科学结论。老师接着问“那其它组呢?”本想通过追问,希望有研究相同问题的小组发表不同的看法,但却是应者寥寥。这时老师却提出了一句话“科学家研究发现,摆得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这老师的用意是什么呢?用科学家来“吓唬”我们的小学生,这显然不符合我们的新课标要求,这是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却回避了对这一生成的问题的现场研究。我认为如果此时老师抓住生成出的这一问题,及时地与学生一起来探讨的话,才能真正体现科学课的严谨。当然本堂课的时间是不允许的,但也不能就此抛出一个生硬的结论来。完全可以将这一问题放到课外或者下节课来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