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课稿二——《澳大利亚》 一、灵活的教学顺序 本课的教学顺序不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顺序(“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围绕让学生易上手、易理解、易掌握的思想和活动的设计来安排,做到了融知识、能力、实践于探究活动过程中。 例如,本课先从“澳大利亚为什么是南半球的国家”导入新课,让学生看图了解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人口城市等知识,最后由学生游戏过渡到古老独特动植物的学习。这样的编排顺序灵活多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利于学生掌握并运用。 二、生动有趣的活动 本课安排的活动多种多样,而且承上启下,层层推进,同时又不乏趣味性和开放性。 例如,“关于人口密度的计算”——得出“澳大利亚是南半球地广人稀的国家”;“绘出沿南纬28°地形剖面图”——归纳出澳大利亚的地形和地势特点;练习题中“用相关的9个词语合作的方法自编一段导游词来介绍澳大利亚”和“简单介绍澳大利亚古老独特的动植物特点让其他同学猜”等游戏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习效果明显。 三、扣人心弦的提问 本课通过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本课一开始以“它是怎样的国家?”“为什么是南半球的国家?”导入新课,又以“哪条纬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学习,像“如果你来选择,你会选择何处居住,为什么?”“你喜欢哪座城市?”等问题密切联系生活,学生乐于思考。通过提问,把思维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融洽的课堂气氛 本课中王老师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给了学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整个课堂张弛有度,井井有条。 例如,让学生上黑板填图,老师充当了学习的引导者,以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心目之中;“猜古老特有动植物”等游戏环节,师生配合协调,互动游戏,增进了师生感情,使教师更具亲和力,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五、个人认为不足之处 第一,新课导入如果用“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动物”我觉得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为一讲到澳大利亚,人们第一印象就是袋鼠,鸭嘴兽等,更容易激发学生想学习本课的动力;第二,很多老师都提出来了,就是教学语言上有些欠妥,如王老师提问“是人除地,还是地除人?”数学上“除”和“除以”是有区别的,说法上不够严谨。 总之,我认为本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例,我学习之后感受很深,这对我在以后的教学上有很大的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