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托班小集体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 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会唱歌的瓶宝宝”看似简单,但对孩子来说却十分奇妙。孩子们在摇摇、听听、塞塞的探索中,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当他们兴致勃勃地用多种材料使瓶宝宝发出声音时,有趣的学习也开始了。在这样的摆弄中,不仅能满足孩子精细动作发展的需求,更能帮助孩子积累经验,萌发探索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瓶子在幼儿的生活中多处可见,我们常常看见班上孩子抱瓶子、滚瓶子、踢瓶子等,他们对用各种各样的瓶子玩游戏青睐有加。因此,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挖掘出瓶子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和潜能,设计了本次活动。此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素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而且从教材的选择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在瓶中放入东西会发出声音。 三、环节设计: 本次活动,我们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瓶宝宝戴帽子,激起孩子对活动的兴趣。第二个环节是活动主要环节:瓶宝宝吃豆子。孩子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会唱歌的瓶宝宝,并让瓶宝宝随着音乐节奏唱唱歌,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三个环节,是一个延伸环节:引导孩子感知放不同的材料发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萌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发现瓶宝宝发出声音的秘密,积累对声音的体验。 2、尝试用不同的声响为歌曲伴奏。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装有豆类、花生、米、瓜籽、糖等的饮料瓶若干。 3、《大雨和小雨》音乐。 活动过程: 一、瓶宝宝戴帽子。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想知道它是谁吗?闭上眼睛...它来啰,看看是谁呀?(瓶宝宝)瞧,它头上戴了一顶帽子,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看一看。(教授拧瓶盖的方法:帽子转呀转,瓶子打开了) 2、师:你们想和瓶宝宝做游戏吗?(幼儿每人找个瓶宝宝做朋友) 3、师:请你们也给自己的瓶宝宝找顶合适的帽子,记住太大不行,太小也不行,要正好戴。 幼儿尝试盖瓶盖,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你这个帽子合适吗?你觉得怎样?再换一个试试)。 瓶宝宝都找到合适的帽子了,让我们抱好瓶宝宝,让它躺在你的怀里休息一下吧。 二、瓶宝宝吃豆子。 1、师:听,我的瓶宝宝开始唱歌了(教师摇装有豆子的瓶子),你们的会唱吗?我的瓶宝宝为什么会唱歌呢? 2、师:让我们来看一看,转呀转呀转,瓶子打开了。 师:哦,你们看,是什么呀?(豆子)原来瓶宝宝吃了豆子呀。豆子在瓶宝宝的肚子里跳舞了,瓶宝宝就开始唱歌了。 教师喂豆子:“瓶宝宝,吃豆子,啊呜啊呜吃下去。”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师:请你们也来喂瓶宝宝吃豆子吧,瓶宝宝吃了豆子会唱歌哦。 师:让我们一边喂一边说:“瓶宝宝,吃豆子,啊呜啊呜吃下去。” 师:你们的瓶宝宝吃饱了吗?别忘了把帽子戴戴好。 4、引导幼儿感知声音的大小。 (1)师:瓶宝宝吃饱了,一起唱歌了,大声地唱。唱得好响啊,你能让它轻一点吗?(再反复几次)请幼儿一起摇。 (2)播放音乐《大雨和小雨》 师:瓶宝宝还会听着音乐唱呢。教师边唱边摇: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哗啦啦,淅沥沥,小草笑嘻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试试,让瓶宝宝跟着音乐唱歌,教师唱大雨时(幼儿用力摇);教师唱小雨时(幼儿轻轻摇)。 小结:瓶宝宝唱歌真好听,现在我们都知道了用力地摇,瓶宝宝唱出来的声音就大;轻轻地摇,唱出来的声音就小。 5、师:请把瓶宝宝送回家,让它休息一会儿吧。 三、延伸活动:引导幼儿感知放不同的材料发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1、师:这里还有许多瓶宝宝,吃了不一样的东西,你们等会儿来听听它们唱歌,听听它们唱出来的歌声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你发现了秘密要告诉老师,好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