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音乐活动:凼凼转 说课稿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靠教育。作为教育的工作者,应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实际,通过各种途径,灵活地把传统文化渗透在教育中,融入孩子的生活里,使孩子在文化和艺术的熏陶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凼凼转》、《排排坐》、《月光光》、《骑牛牛》等的童谣陪伴着在广州成长的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了使这些反映着广州地方风情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我深入挖掘这些童谣的教育元素,根据《纲要》中小班的孩子要学习转、画圈、认识圆形等教学的目标,灵活地在语言、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各领域,有效地开展了《凼凼转》的主题教学活动,这一次,我主要说的是音乐领域中的歌唱教学《凼凼转》。 教材分析:《凼凼转》这首歌的歌词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凼凼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去睇龙船。我吾睇,睇鸡仔。鸡仔大,捉去卖。买佐几多钱?卖了三百六十五个仙。歌词对于小班来虽说稍微长一点,但在学习了儿歌——《凼凼转》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没关系了。我把儿歌的内容套入到歌曲里,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歌曲的规律,进行了适当的改编,简化了旋律与歌词,词曲的对应根据小班的选材的要求,做到一个字基本是对着一个音,只出现一次是一个字是对两个音的,用一些手势和语言作为引导学习,估计孩子也是能够理解的。最后的一句“卖佐三百六十五个仙”,怎么处理呢?因为前一句是问“卖佐几多钱”,所以,设计有节奏的朗读作为回应结束,也就合适而且完整了。通过修改,使教材比较符合小班进行歌唱活动的教材要求。 目标及分析:歌唱教学的第一课时,一般来说需要掌握歌曲的节拍与基本的节奏,理解歌词的内容,熟悉歌曲的旋律,感受乐曲的特点,最终使幼儿在这一个活动后能比较完整地唱出这首歌,根据以上所述,我制定了目标1:喜欢传统的地方歌谣,有节奏地朗读童谣,学习经过改编的粤语歌曲《凼凼转》;既然在语言领域的已经学会了有节奏地朗读儿歌,那目标2应该可以预定为:熟知歌曲的旋律和节拍,了解旋律与歌词的对应特点。(难点是掌握出现的一个字对两个音的难点旋律|6 5 2|3 0|) 捉 去 卖。 音乐教学不是单纯的音乐技能的训练,它要和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总目标相结合,营造进行感知、表现、想象、创造以及合作等方面的空间,根据以上的要求与教学的需要,我制定了目标4:学习运用已有的经验在第一和第二乐句合拍地进行歌表演,形成遵守游戏规则,主动开口唱歌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的分析:这个活动主要是采用“一竿子”的活动设计,部分融入“三段式”的教学设计,运用“系列层次活动的有关理论”,把活动目标,分层地、递进式地进行设计,使幼儿在不断地迎接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循序渐进地建构经验,从而使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学会唱出整首歌的目的。在活动的第一部分,我根据幼儿已经熟悉歌词的内容,能有节奏地朗读儿歌《凼凼转》的基础上,选用了新歌教学活动中的“歌词朗诵导入法”的方法,在活动的第一环节,邀请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在高八度音乐的伴奏下一起读儿歌,跟老师一步一步走进音乐室。目的是唤起幼儿对已经学过的歌词的回忆,初步感受音乐的节拍,使幼儿对歌曲的旋律留下初步的印象,这里大概使用不到2分钟的时间。 在活动的第二部分的第一环节,我们主要是运用“整体感受法”,通过听赏老师完整的表演唱,使幼儿对整首歌曲有完整的印象。通过发出提问:“这首歌是用什么话来唱的?”自然地引入介绍:“这首歌是从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里,在很久很久以前一直流传下来的一首粤语歌”, 使孩子了解这首歌的地方性和流传性的特点。根据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在多次的感受中,才能在脑海里留下印象的记忆特点,在这一部分的第二环节,我运用奥尔夫声势学习的方式,鼓励幼儿运用身体的小乐器伴奏,加深幼儿对歌曲的节拍、旋律,词曲的对应特点的感知,为下一环节的旋律哼唱做好经验的铺垫。在这一环节里,虽然是日常音乐活动的常规环节,并非是新尝试,但仍估计部分幼儿会出现忙着拍打身体而忘记了合着音乐的节拍为老师伴奏的现象,解决办法一:运用动作暗示,老师选用孩子的拍击方法围绕着幼儿边唱歌边一拍一下地做出指引,带动着幼儿合着音乐的节拍。方法二:在开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听着音乐,用身体小乐器一拍一下为我伴奏”。 活动的第三部分,我选用了新歌教学的“无意义音节唱玩”的方法,帮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引导幼儿用歌曲中的小鸡的声音进行旋律的哼唱。在这一环节怎样更好地解决歌唱的难点呢,我在“鸡仔大,捉去卖”那里就开始唱歌词,用直观形象的动作和语言(去的路稍微长一点哦,再抓一次,练习一字带出两个音的难点。这一乐句是整首歌音高最高的部分,解决的策略可以用情景化的语言:小鸡跳到高高的地方了,我们用气把它抓住吧),估计能帮助幼儿掌握音高和音准的难点。 在已经掌握了歌词,幼儿对歌曲的旋律也有一定的感知经验的基础上,使词曲能对应来唱出整首歌,我设计了跟唱——师幼轮唱——幼儿分组轮唱三个环节,使幼儿层层递进地学会自己唱出整首歌。在第一环节设计了有趣的“跟屁虫”游戏,请孩子们轻声地跟着老师唱,目的是鼓励在轻声跟唱中,初步学习歌词对应旋律进行歌唱,培养出良好的倾听习惯,帮助幼儿建构学习的经验,在自己不完全会唱的情况下,用轻声跟唱的方法,即听到老师唱什么,又能自己参与学习。在第一环节的基础上,老师用“老是做我的跟屁虫臭、臭、臭”的激将法的方式,鼓励幼儿看着老师的手势与老师进行接龙轮唱的比赛,减少幼儿跟唱一次就要唱出这首歌曲的难度,加深对词曲的理解,增强幼儿歌唱的信心。第三环节教师逐渐地脱离,用切西瓜的方式把幼儿分成两部分,看指挥轮着唱。因为这一形式在日常的练声活动和音乐活动中常出现,所以幼儿能做到。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幼儿在轻松的游戏中学会独立而自信地唱歌,还培养了孩子们专注地倾听,看指挥进行游戏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发展。 以上的各个环节,孩子们基本上都是在老师比较严密的设计进行,在活动的延伸部分,我根据小班孩子日常生活中,常喜欢用一定的动作去表现自己对知识的了解与感受的特点,提供了唱玩歌曲的这一环节,为幼儿提供运用以往的经验进行一些自由与分享的空间,使孩子保持积极的歌唱状态,在这一环节,根据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已经尝试过用多种方式或蹲着或站着或躺着,或用手转动的有关经验,创设了孩子在一边唱一边用身体的动作即兴进行歌表演的环节,孩子们在自由地创造中还唱吗?我估计幼儿会唱,因为在进行日常的音乐活动中,幼儿已经形成了边唱边进行歌表演的音乐常规,所以,这一环节的目标应该是可达到的。在这一环节,我们重点是运用已有的经验鼓励幼儿想出各种的凼凼转的方式,在歌曲的第一和第二乐句进行边唱边做的即兴歌表演。在这一环节,估计幼儿会陶醉在转的乐趣中,老师采用树榜样的方式:喜欢你,能一边唱歌,一边进行转转转的游戏。幼儿在这个环节,老师一直都是唱着第一和第二乐句,从而加深了在这一、二乐句进行即兴歌表演的潜规则,在要求完整进行歌表演前,老师顺应歌曲的内容,提出一定的游戏规则:当听到“阿妈叫我去看龙船”的时候,小朋友都要记住得跟着妈妈去看龙船,不要再转了。这种运用游戏的情景与角色进行规则的制定与讲解,一般能让小朋友都愉快地接受并记住。在进行第二次的唱玩游戏中,老师必须根据幼儿第一次的歌唱情况,进行小结,强化“一边唱一边进行歌曲的表演”的要求,鼓励幼儿遵守游戏的规则进行歌唱活动。 效果估计与评析:整个歌唱的活动,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唱出整首歌曲,在运用了朗读—完整听赏——哼唱旋律——跟唱游戏——师幼轮唱——幼儿分组唱——唱玩歌曲的一系列的活动中,除了使幼儿能唱出整首歌以外,还培养了幼儿专著倾听、看指挥、自觉遵守游戏的规则,感受与同伴一起唱歌的快乐,传承了地方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能力与体验,促进幼儿整体素质提高。估计教师在活动的最后一环节的操作,需要有一定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怎样把要求自然而然的表述清楚,怎样通过适时的鼓励,使幼儿遵守游戏的规则,强化一边唱一边进行游戏的良好习惯,建立良好的歌唱常规,使幼儿在活动中做到“活而不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