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我执教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这一课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饮食习俗、民居习俗和文化活动习俗三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生活背景孕育出了异彩纷呈、姿态万千的民风、民俗。教科书首先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地区饮食习俗,民居习俗为例,说明饮食习俗、民居习俗与我们生活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通过研究家乡的民风民俗文化活动,知道文化活动习俗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但是在具体的备课过程中,我发现光饮食方面就有许多的内容可讲,所以这节课主要探讨各地饮食风俗的差异,了解产生差异的原因。 教学第一环节先让学生探讨自己生活的江浙地区的饮食特点,学生因为有自己的生活体验,知道了江浙地区因为是平原地区,气候温暖、土壤湿润适合种植稻谷,所以我们这个地区的人以米饭为主食。学生在知道江浙地区饮食特点产生的原因的同时,也为后面环节回答“为什么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饮食习俗?”作了铺垫。然后充分利用班级中其他地区学生的资源,让这些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饮食习俗。本地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明白了其他地区有不同饮食习俗的原因。在教授东北地区饮食时,学习书上《吃饺子与过春节》,让学生明白各地区饮食差异除了气候、土壤、地貌等原因,还有人文因素的关系。 第二环节,根据生活实际,我们发现因为各种原因,各地饮食开始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就可以吃到其他地区的食物。但是在面对着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食物时,要让学生明白,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不能一味的模仿,要做到健康饮食。另外,因为现在身边的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学生平时生活中就能接触到许多。这些人还保留着自己家乡的饮食习俗。在对待我自己饮食习俗不一样的人时,要让学生明白,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知道尊重不是嘴上说,而要落实在平时的行动中。 不修行,不践行,不笃行,我们的课堂只是泛泛而谈,结果一切只是空谈。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智慧人生、复印道德人生的起点呢?首要前提就是我们要建构生本课堂——以学生为本。学生已有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都是课堂上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以学生为本,要求我们的课堂,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并且追求适合学生生命发展、生命智慧。只有这样我们的品德教学才不是苍白无力的,才有可能是以最智慧的方式进入学生的生命。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一点设想和尝试,当然,在课堂操作中留下了不少遗憾,比如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动时间还不够多,教学语言、教学机智等方面有所欠缺,恳请各位老师、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