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我执教的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成长乐园》中的第三课《我不任性》的第一课时。本单元以“成长乐园”为主题,以“乐”为线索,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儿童成长的快乐。试图通过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有机整合,使学生在与家庭、学校、社会交互的作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加深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形成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不任性》是本单元第三个主题活动,主要是以典型事例为依托,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回忆,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自我,懂得换位思考,并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成长的经验,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我们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适时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活动主题,整堂课我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倡导主动、全员参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从生动鲜活的具体生活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实践中形成正确的观念,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活动过程的组织引导时,我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使之达到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唤醒孩子们生活的记忆 儿童的品德来源于他们的生活。我通过“贝贝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什么叫做“任性”,然后再让他们去寻找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任性的事例。有了贝贝故事的铺垫,大家轻而易举地就明白了原来自己曾经这么任性过,原来以前的那些行为就叫做任性,潜意识中对任性形成了反感之情。 2、激起孩子们正确的认识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层层深入的方法进行。首先我让孩子们自己例举生活中任性的事例,我并不对其进行评价,只是将他们例举的例子进行分类;然后让他们自己讨论这些事例,你是否还有别的更适合的方法解决当时这件事情的呢?让他们明白任性不能解决事情,是不好的一种行为,久而久之还会成为一种坏习惯;最后在他们有所悟的基础上适时地更进一层,就是贝贝作业完成了想出去休息这个例子,本来这是一个合理的要求,可是爸爸还是拒绝了,该怎么办呢?让孩子们经过讨论之后明白就算是你的要求合理,也不可以任性、发脾气,你可以想办法与别人进行沟通、协商,从而达成自己的愿望。 预设是美好的,教学却是遗憾的。在执教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我所提出的问题有点儿答非所问,很多时候都是由着自己的思路去讲。虽然我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拉回他们的注意力,但是收效甚微。还有就是我的教学方法有点儿单一,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比较容易产生疲劳的感觉,如果在每个环节都能变换着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活动的话,孩子们大概会感兴趣些,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会好得多。还有就是感觉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深,没有挖掘孩子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素材,让他们真正地融入到你的课堂中来,真正地体现品德与生活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