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动重视学生的生活. 新课程提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课程.它把生活性定位与"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 大量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在这节课中力争从学生的当即真实的生活——如教学中,我请同学们看完小品《爱耍脾气的贝贝》,为了引导儿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体验任性的危害,教学中在围绕"像贝贝这样的行为你们见过吗 "话音刚落,很多学生纷纷举手,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说明了把生活现象引入课堂,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生活中验证任性带来的危害.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源,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把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注重在生活中发展. 课标指出:要儿童审视反思自己的生活行为习惯.这这节课中我也力求体现这一点.比如在看"照哈哈镜"后都设计了"学生交流"这一环节,在这两个环节中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自己的行为谈,而且十分重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谈.学生在谈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指导了自己的行为. 3,学生做生活的主人. 新课程呼唤:学生全体参与,全程参与.使原来的教学表演舞台重构成学生活动的舞台,让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在《我不任性》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4,教师结合生活反思.当然,本节课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的经验,进行动态预设.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动态性,使得教学过程具有了不确定性.教师不可能完全设计好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但教师课前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针对学情——即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在新课程提供的充足空间中,占有教育资源,进行动态预设,这样可以扩大教学生成.例如:为了引导儿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体验任性的危害,教学中在围绕"像贝贝这样的行为你们见过吗 "这一指向全体学生的话题下,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学生已有经验,如话题抛出后,学生可能会从哪些方面去说,教师如何针对学生已有经验进行评价提升等,我认为教学预设十分必要,只有这样的预设,课堂教学才能游刃有余,才能真的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其次,没有抓住课堂生成的亮点. 第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