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环球之旅——亚洲之声 该课对于日本音乐的教学比较深入,特别是日本都节调式的介绍方式,让学生尝试创作,是一种加深理解的很好的教学方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调式,又需要学生运用创作,仅知道用这几个音可能还不行,还应告知学生,在旋律中哪些音又出现得特别多,且在强拍上或句尾。同时,还可以提供给学生固定的节奏(可是八小节节奏),这样可降低创作的难度。受课时限制,学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创作,这只是一种尝试创作,加深体验与理解。 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体验,如演唱《樱花》,随乐表演印度舞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在该课的教学中,更多是通过所选代表作品所表现出的民族特征了解一个国家民族民间音乐的整体特征,建议教学时不要过多深入某一首作品的音乐情绪、旋律、结构等特征的把握。如:《五木摇篮曲》的欣赏,借这首作品了解日本的民间乐器,是本首作品承载的主要学习目标,用乐器参与伴奏、男女生以比赛的形式分别用“u”来哼唱旋律,则没有太大的必要。同理,听赏了《拉格》后请几位同学用简单的图画或线条来表现听后的感受也不是教学的重点。 因受音乐教学时间限制,在初中音乐相关内容的学习时,一般一课时以了解两到三个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为适宜。彭老师该课主要了解了两个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比较合适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但该课的教学重心有点偏向于对日本音乐的了解,而对印度音乐的内容涉及较少,可适当调整教学结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