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声音的特性,是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全面了解声现象具有重要作用。教材实验较多、内容丰富,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科学世界”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应用知识。“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本节教学的关键是做好“音调与频率”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这两个学生探究实验。做好探究活动,不但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进一步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根据对教材和课标理解和分析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应用“音调与频率有关的课件”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课件”,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三)教学重、难点解析 重点 声音的三个特性。 难点 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调、响度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我们社会的各个领域每时每刻都能发出各种声音,大家对声音也并不陌生。但对声音的特性可能并不了解,前面学生已经学过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根据学情,制定了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向互动过程,应体现“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精神,所以这节课我采用教师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基于此点,我设计的教学方法有:情景创设法、直观演示法、探究讨论法。精心设置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电子学习档案袋、联机讨论,word画板,在线测试系统、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的优势,其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 四、学法指导: 本着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原则,着眼于解决学生查阅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五、总体设计理念: 教材中对本节的内容是以演示 “尺子的振动”“振动的音叉弹开乒乓球的远近” 的实验为依据,探究影响音调与幅度的因素,我觉得这个两个实验虽然能够说明音调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但“尺子振动”实验中发声体振动快慢不是很明显,“振动的音叉弹开乒乓球的远近”的实验振幅概念表现的很抽象,学生很难对音调和响度这两个特性做出根本性区别,鉴于这种情况,我在这节课设计上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将声音及其波形同时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既能从听觉上感受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又能从视觉上观察到它们对应的不同频率和振幅的波形,使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更加全面透彻,从而提高了课堂实效。 六、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播放吉布森的自然系列声音文件的同时抛出问题 声音的高低,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从而引出新授课课题:声音的特性。为了解决导入的问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设成为声音小专家的游戏型学习情境,巧设四个关卡,学生只有五个关卡全部通过才能修炼成声音特性的专家。为了学生能过顺利过关,设计了“波形初印象”环节,目的是为学生闯关做必要的知识储备,在这个环节,展示声音波形图,结合波形详细讲解频率和振幅的概念。 有了频率和振幅两个概念在波形上的热身后开始过第一关:《音调》,在这一关,讲给学生机发送男低音女高音视频课件,梳子振动课件,学生自主探究课件内容,在听声音的同时,观察不同音调的波形的区别。再登录联机讨论平台,发表自己对音调的认识。 教师作出点评后,进入第二关,超声波次声波 下发过关课件《听不见的声音》,学生动手操作课件,知道超声波次声波概念,上百度网搜索资料,然后在电子档案袋完成闯关任务:超声波,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危害。教师选取学生闯关任务完成比较优秀的讨论给大家展示,然后进入第三关,响度,接着发送敲击音叉的波形文件,和不同波形的声音动画文件,学生有了前两关的经验,可以熟练操作动画,分析波形图,并利用word画板,画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波形后直达倒数第二关音色,这一关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只需根据不同的声音课堂小结动画,点击按钮辨别出是什么发声体在发声就可以过关。从而就可以顺利成长为预备的声音特性的小专家了。 紧接着,学生如果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在在线测试系统出的声音特性考核题目就可以拿到专家证书了。 最后课堂小结:学生利用电子档案袋,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完成教学。 借此机会我也谈谈对这节整合课的反思与收获: 通过声音的特性与信息技术整合这节课的设计与实施,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带来的诸多好处。同时提升了自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再觉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可有可无,而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了自己教学手段,尤其在突破重难点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比如说这节课中把频率和振幅这两个抽象的概念以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为弥补了演示实验的不足。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透彻。 这节整合课仅仅是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开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坚定的使用更多更好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丰富课堂形式。 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