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析高中政治课如何实施过程与方法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 在新的政治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倡导和鼓励个性的选择与发展。我省从2007年开始实施新课改至今已走过了五个年头,而且第一届新课改的学生已经毕业,可以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对高中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1、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以教师教学过程的和教学方式的实施,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导致了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主体作用,出现了本末倒置的致命错误,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完全背离了新课程改革,建设高效课堂的初衷。 2、混淆了能力与方法的关系,只知能力的培养,而完全不顾方法的形成与培养,殊不知方法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有效途径,借助一定的方法可以训练并培养能力,最终到达提高能力的目的。 3、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仅仅只想到了备教法,完全不懂得备学法,即使有备有学法,也只是流于形式,根本不管方法是否合适,更不用说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实施,遇到具体问题时应该采取哪种方法。 究其原因,这与我们长期以来只重视知识的培养,对过程与方法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忽视从心理因素、认知特点、学习行为等方面进行引导,完全不重视过程与方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有很大关系。因此,要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实现政治课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重视过程与方法在三维目标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弥补和完善其“缺位”和“空挡”,积极探索过程与方法作为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不断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定: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三维目标的重要环节,是为了达成“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所采取的学习过程和运用的学习方法。其中“过程”是学生在自我体验、自我活动、自我探究中,经历知识学习和技能形成的过程;“方法”则是学生为了掌握各种知识与技能而采用的学习方式和策略。可以说,“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连接“知识与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桥梁与纽带。在新课程改革中确定“过程与方法”为三维目标之一,充分体现了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彻底改变,开始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主宰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是学生如何思考问题的指引者,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负责对学生进行宏观上的指导,帮助学生从自身的学习实际、认知特点出发,建构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意识,从根本上把教师和学生都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大家普遍认为“过程与方法”仅仅是教育教学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过程和手段罢了,根本没有认识到其不仅是一种手段,而且也是一种学习目标。作为一种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自身的学习经历、体验的反映和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及其程度的外在表现,其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经历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进而形成抽象和概括如何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借助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情感体验,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这一层面上说“过程与方法”是连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纽带和桥梁一点也不为过,而且十分准确。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 既然“过程与方法”目标成为了政治课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这就需要每一位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同仁的不懈努力和大胆探索与实践。但是,到底该如何实施这一目标,本人在此就自己的粗浅认识做以下分析: 1、创设情境,寓教于乐。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巧妙地放进生动具体的场景之中,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充分参与课内游戏、扮演角色、欣赏音乐等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体验学习的乐趣,感悟学习的真谛,寻找学习的方法,探索学习的技巧。因此,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搭建有效参与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顺势引导,帮助学生回顾、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把符合自身实际和学科特点的好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积累下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成三维目标的统一。 2、设问置疑,思维碰撞。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以“设问置疑,思维碰撞”为特点,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以教材中的重难点为主要内容,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通过问题的预置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自我教育的教学方法。可以针对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不管是因为其理论性较强,还是距离现实生活较远,或者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充分而深入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产生思维的碰撞,然后老师加以点拨和评述,就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化难为易;也可以针对学生所关心的一些问题,或者是热点性的问题,设置讨论的问题。比如,在进行民主选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当前农村村委会成员的选举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进行广泛调研,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最后达到明辨是非、统一认识的目的,使学生能够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3、心中有谱,目中有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知识与技能”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其是固定的,忽视了其不确定性的一面,就造成了教师只知备“知识与技能”,全然不顾“过程与方法”,目中只有教师而没学生,完全把自己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宰。新课程改革之下,要求教师必须以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和对待知识,明确“过程与方法”是对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只要心中有了这样的“谱”,就会恰当运用各种方法,准确把握“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巧妙运用教育机智,从容应对各种课堂“突发”问题,合理把握教学的轻重,时刻不丢“课标”这杆秤,真正转换自己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旁观者,把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把学生的能量从传统教学模式的压抑中释放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