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思想品德新集体新面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走进新的学习生活第三课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我”第二框题内容 - -《新集体 新面貌》。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在新的学期适应新的生活。承上新生活新起点,这节课结合本班实际和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认识集体的重要性,及早适应自己班级,得到较快发展。 课前进行认真备课,制作课件,搜集资料,真理材料,设计问题和组织好答案,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设计的问题极少涉及学生本班实际情况和改进措施,理论联系实际会更好一些。 引导学生齐读而给学生自己做笔记和理解的时间少了,知识一略而过,缺少足够的巩固、掌握时间,以后在讲课过程中要多放手给学生,加强体会和理解。 精彩的导入环节,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渲染:通过播放录音、电影、录像片断、放映幻灯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 启发谈话:把握教学要求,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用情真意切的语言,亲切自然地导入新课。 设置悬念:教师先把课文中的故事或事例的矛盾冲突揭示出来,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本阶段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道德知识的阶段,也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初级阶段,是一节课的主体部分,是教学的重点,这个阶段要在“理”字上作文章。要把握明理这一环节,就得深入挖掘教材的明理内涵,找出与学生道德认识的结合点。 精心设计深化环节,培养道德情感。道德情感的培养是思想品德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品德课中深化环节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契机,不可忽视。在教学中,明理和激情环节结合尤为紧密,二者相互依存,有机结合。 切实落实导行环节,指导良好的道德行为。导行是在讲明道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分辨是非,使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同时要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并具体指导行为方式。 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评价能力、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的关键,也是由“理”到“行”的过渡阶段,是对明理环节的论证。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辅助材料丰富观点、运用观点、深化观崐点,增强教育的效果,使学生不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精神,让学生敞开思想,解决模糊认识,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升华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意志。 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⑴让学生先想、议,然后归纳出采取什么样的道德行为;⑵采用小品表演从中悟出道理;⑶运用投影、录像等媒体创设情境,学生进行行为辨析;⑷联系实际进行“现身说教”,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⑸表彰好人好事,评析不良现象;⑹指导完成课后练习;⑺完成《达标与检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