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点滴反思 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教育界有一句老话叫“给学生半桶水, 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我坚持看书学习,特别是注意收看电视新闻、专题报道,阅读报纸杂志,以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上课时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材料。我把这些资料归纳分类,使用起来很方便。讲到这个问题就感到左右逢源,轻松自如。可见,教学者,欲教必须先学,作为教师,应该教到老,学到老,教学相长永远是个真理。以下是我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反思: 一、流于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是某教师执教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的“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片段: 师: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以后,民主与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其实除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老百姓的物质生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请同学们说说与老百姓生活有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学生很非常积极,看得出在课前已经收集过资料,都是一付胸有成竹的样子。) 生:辛亥革命以后,开始出现中山装,女士们穿上了漂亮的旗袍。 生:在吃的方面,也引进了很多西方的食物,比如:咖啡、巧克力等。 生:在住的方面,在一些大城市,比如上海,出现了很多区别于中国传统砖木结构建筑的西式洋房,它们高大结实。 生:在行的方面,以前中国人出门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是轿子、马车、船等,现在在大城市有了火车、电车、轮船等,出行非常的快捷。 师:刚才同学们讲得都很好,看来同学们在课前都已精心收集了资料,下面老师再来具体地讲一下老百姓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变化,接着,这位教师打开课件,把老百姓物质生活中的转变,同样包括衣、食、住、行等四方面的转变栩栩如生地重新讲了一遍,内容与学生讲得基本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