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年级体育 教学过程,积极提高教学效果 在体育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要贯彻这一原则,自然就要求教师在恰当而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提升能力,掌握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科学方法。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科学地、灵活地实施目标,是实现上述要求的有效途径。 第十周,我上过一节30米跑的教学追踪课。主教材是30米跑的快速跑,学习跑的技术动作,发展的是学生下肢肌肉力量与协调性的练习,提高学生快速跑的能力。30米跑对学生来说不陌生,可是练习起来非常枯燥,又比较累,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习掌握加速跑的技术动作,如果跑的距离过长,学生会很疲倦,这样也容易失去练习兴趣与热情。以往教加速跑时,我往往让学生跑10米、15米,学生很快就累了,动作变形较严重,反应迟钝,不能达到加速跑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很差。所以,吸取以往教学经验,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时,通过男生让女生3米或女生让男生 5米等不同距离的目标,“比赛”之后给各组记相应的分数,让学生练习。虽然距离缩短了,但是练习密度增加了,反而取得了更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相比前两周采用的单一信号或击掌声音跑来说,效果要好。由于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竞争的兴奋使学生在高密度练习中不感觉累,很好地配合了教学。同时在这种教法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如果一个组中有队员不集中注意力,未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就会影响影响本队的团体分数。 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又可称为内驱力。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因素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体育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