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主探究、验证反思 ——执教《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案例】 板书:把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1)出示一根不到1米的绳子,用米尺量一下,让学生观察大约是多少,然后对折。 (2)教师提问:你们能根据老师刚才的操作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3)学生口答:把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4)怎样列式?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 (5)÷2这一题可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咱们四人小组合作来探索计算方法。 方法:①因为×2=所以÷2=, ②÷2=×, ③÷2= ④÷2=(×5)÷(2×5)=4÷10= 等 (6)尝试多种方法计算动态生成的题目。 【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新知识的。 1、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 内容选择一根绳子,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看的出来,学生对绳子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是极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破高;教师借此,用分数表示这根绳子的实际长度,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对“÷2”的研究确实很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唯一。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去经历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 3、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对÷2的探讨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时,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