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称 |
《星星变奏曲》教学案例及反思 人教版九上第三课 |
《星星变奏曲》教学案例 陈俊伊 一、教学设计背景 《星星变奏曲》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一篇文章。该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这首诗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它起步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兴盛于八十年代,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求构成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而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则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这首诗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运用象征的手法,以“星星”作为主要意象,以假设语句“如果……”作为开头,来表现诗人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内心积蓄的苦闷与对光明的祈盼。全诗以情境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主题,正如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故名曰“星星变奏曲”。“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同样引起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这首诗歌时,要注意通过朗读,把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