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争论的故事》教学反思 马上要上《争论的故事》了,可不知该怎么上这种类型的课,正巧,城中的老师要来送课,施娟芬老师就上了《争论的故事》这一课,这堂课,不仅让我深深喜欢上了她的课堂,清晰、清新、轻松、有效……而且使我豁然开朗,原来可以这么上呀,名师不愧为名师! 《争论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盛老师讲故事,第二部分是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感想。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是将这个经典的故事通过盛老师的讲述来呈现的,这样一来使这个故事具有了现代意义。课文巧妙地采用了“两全”的办法,即通过“讨论”来进行渗透,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理。 在执教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运用多种方法读出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上。通过朗读来再现当时的情景,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内心,通过朗读来感悟文章蕴涵的深刻道理。在指导朗读时是有层次的。“闻其声”——把对话读流利,读出感情。“见其形”——带上动作、表情,自己的理解读。“入其境”——不看书,上台演一演。“悟其意”——边读边想,争论时的声音怎样。使读书不再浮于表面,在层层深入的朗读中,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一步步看来清晰,操作起来不不容易,由于我没有做课件,所以我一开始先让学生找一找,分别把哥哥的话和弟弟的话用不同的线划出来。这样学生在分角色读的时候就能清楚应该读什么了。可是在“悟其意”——边读边想,争论时的声音怎样时,无法操作,我只能作罢,学生自然也就没有“悟其意”。 而说理部分的教学,先问学生四句话之间的顺序能不能打乱,让学生明白表达的逻辑顺序,从而水到渠成地揭示了文章蕴涵的道理。可是我提出问题后,学生只能说出“后面一句话和前面一句话是有联系的”这一表面,我只能以讲解告终。 施老师用自己的干练、果断和风趣,营造了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到知识,懂得道理。而我的这堂课却让我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反思。教学流程固然可以模仿,但老师的睿智却是模仿不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