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孙老师的这堂课教学环节十分清晰,重难点的落实也十分到位,教学节奏不慌不乱把握得恰如其分,这点难能可贵。由此可见,孙老师课前对文本必定做了深刻细致的研读,因此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带进来,走出去”。 简而言之,这堂课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思考。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一堂语文课该如何发掘文本的切入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我想,这一切首先都要有一个前提:准确解读文本、把握文本。正如市语文专家在讲座中提到的要多维度解读文本,我个人这样解读:从教学角度去解读文本,从而发掘切入点;从学生的角度解读,从而找到学生的兴奋点。那么,这篇课文的切入点在哪里?我个人认为在于教授,孙老师在教案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的教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用一句话概况”,巧妙引导学生去理解这样一个人物从而进入文本,但是可惜紧接着下一个问题却拦腰折断,硬生生地转到了教授改变态度的原因,是否可以换成这样一个问题:“教授的哪一个问题令我深刻体会到他的“刁钻”,为什么?由教授这一毒辣的问题作为文本的切入点,继而深入感受两者之间对话的剑拔弩张以及“我”的机智与维护国家尊严的自尊。若是将教授的提问生硬地分割成几块,是否也将“我”的机智与自尊分割了几块?此外,切入文本之后,“我”该如何回应教授的这一刁钻问题也水到渠成地成了学生的兴奋点,作为中国人,学生也感同身受,该怎么回应才能不卑不亢!这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思考还十分不成熟,今后还须不断地实践摸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