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三历史选修模块的复习思路与方法 浙江省新课程高考历史部分选修模块的考查分为必选模块和自选模块。《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为必选模块即IA模块,它与必修模块一同列入浙江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对所有报考本科院校的考生进行考查。《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为考生自选模块即IB模块,则作为自选模块对报考第一层次重点类院校的考生进行考查,依据浙江高考对选修IA和IB模块的不同要求,结合选修模块自身的特点和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对选修模块的高三复习提出一些思路与方法,以此就教于大家。 一、明晰立意,把握复习总纲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选修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基于这样的设计立意以及各个选修模块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复习初始需要提出各个模块的复习总纲,以明确复习方向。 如《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的复习总纲:学生知道和理解历史上重要的改革事件和人物,认识改革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而更好地理解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模块的复习总纲要求学生在理清近一百年来世界战争与和平运动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认识其危害,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从历史的教训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的复习总纲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和贡献,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并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的复习总纲要求学生了解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从中了解人类创造的文明财富和文化价值,增强对人类文化遗产守护与继承的意识。对那些极具警示作用的世界遗产,了解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给人类社会进步带来的巨大灾难,认识其特殊的教育意义。 2、了解内容体系,确定基本思路 4个选修模块的内容体系虽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各模块在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目标要求方面,有着很强的内在一致性与融合性,因而各模块的基本复习思路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1.对照教学指导意见认真梳理教材知识。 依据教学指导意见,认真梳理教材基础知识,多角度深层次地剖析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切实提高基本能力,从“点”上落实选修模块的复习。 如:《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学指导意见的学习要求是,简述20世纪战争与和平运动的发展脉络,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历史背景、过程、后果)、探讨分析战争的根源、影响、经验教训,体会对和平的热爱、对人类的关爱。据此,这一模块复习的基本点主要落在对基本脉络的把握,对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的了解,重点落在战争原因的分析上,难点则是对战争影响及经验教训的分析。 2.注意模块内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比较归纳中深化理解知识。 每一个选修模块探究的主题和角度都十分明确,围绕主题,各专题都有其明确的核心内容和内在联系,明确各专题的核心内容,把握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线索,将教材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律整理成知识体系,从“线”上把握选修模块的复习。 如:《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教学指导意见列为阅读内容除外),以时间为序,讲述了人类历史发展三大时期的重要改革:古代历史上的中西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欧洲宗教改革)、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这些改革既有各自的差异性,但又体现出某些相同的历史阶段特征。 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改革可以分为三类:渐变式改革,发生在同一社会经济形态或同一生产方式之内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积累性的渐变和突变,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宗教改革属于这一类别;创新性巨变改革,独特历史条件凑合下发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变化,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属于这一类别;传导性巨变改革,主要是受外因诱导发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变化,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属于这一类别。时序划分、类别整理等方式对选修模块内专题之间进行知识结构的整理,引导学生在比较、归纳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整个模块的复习效率。 3.将课题内容放在必修模块的知识框架中作全面地考虑。 必修模块属于大专题,在学完三本必修之后,历史学科的大体框架和历史阶段特征就可以勾勒出来。选修模块属于二级小专题,是对必修模块中涉及的,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着特殊意义的知识进行突出和强化。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有着某种天然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将选修模块的内容放在相应必修模块的知识框架中作全面地考虑,有利于从整体的角度加深对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可以从“面”上把握选修模块的复习。 如:《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其选择的人物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段,是历史的一个侧面,因而将其与必修内容相整合,形成一个通史性质的整体知识体系就非常有必要。如华盛顿和拿破仑两个人物,有必要将其放入必修1“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中,重新整合成“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建国初期的历史”和“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1789-1875年的法国历史”。再如下表所示: 人 物 可以与之整合的必修内容 秦始皇 必修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唐太宗 必修1“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 康熙帝 必修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孔子 必修3“儒家思想的形成” 亚里多德 必修1“古代希腊的政治文明”、必修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华盛顿 必修1“美国1787年宪法” 拿破仑 必修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孙中山 必修1“辛亥革命”、必修3“三民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必修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等 列宁 必修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毛泽东 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必修3“毛泽东思想”等 邓小平 必修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必修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必修3“邓小平理论”等 李四光 必修3“现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牛顿、爱因斯坦 必修3“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与《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相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则主要是对必修部分的补充,这一模块的内容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插入必修部分,以形成对世界近现代历史较完整的认识。整合之后可形成如下的知识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维护和平的努力、二战(这两部分主要是《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内容) 、20世纪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变化(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二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整合必修部分“二战后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局部战争、和平与发展部分)、世界现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等。 三、研究选修模块的高考试题,落实复习的具体方法 选修IA模块在近三年浙江高考文综试题中的大致情况如下: 时间 考查内容 考查形式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09年 康熙帝维护国家主权、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一战对欧洲的影响 选择题 2010年 亚里士多德、康熙帝的民族政策、孙中山言论顺序、恩格斯著作内容 中东战争 选择题 2011年 苏联在二战中的影响 材料题 选修IB模块在近三年浙江高考自选模块试题中的大致情况如下: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2009年 商鞅变法 昆曲、故宫 2010年 北魏孝文帝改革 帕特农神庙、罗马万神殿 2011年 戊戌变法 昆曲 下面结合高考试题,提出搞好选修模块复习的一些具体方法。 方法一:把握课题主旨,用主旨引领知识 2009年浙江文综第17题 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此题让考生颇感纠结的是第②项“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虽是教材原话表述,但仍令不少考生感到陌生,认为内容过细。然则,这一知识内容在康熙帝一课中并非细节知识而是重要内容,因为康熙帝一课的课题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是这一课的主旨,而教材叙述:“作为签约一方,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这一国号,而不是‘大清’这一朝号,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则是明确点出本课主旨。牢牢把握课题主旨,用主旨引领知识会使选修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二:适当类比,明确共性和个性 2010年浙江文综第12题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 此题考查人物“亚里士多德”,解答此题考生除了需要调动必修三专题一、专题六的知识之外,还需要对选修4中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作相应的类比,明确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才能获得正确答案。孔子、柏拉图(阅读内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分别诞生于古代世界的两个文化高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和希腊古典文化时期,东西方思想家在面对社会的动荡和衰败之际,都想开出一个治理、改造社会的良方,引导学生比较他们在思索的问题、思考的角度等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别,使学生对人类文明生成过程的多元性有一个直接的感知和理性的认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其他单元的人类也可以做类似的适当类比,如华盛顿与拿破仑、孙中山与甘地等。 方法三:注意选修内容复习与必修内容复习的不同侧重 2010年浙江文综第20题 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关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思想,除选修四第四单元“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之外,必修1专题三“辛亥革命”和必修3专题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均有涉及,知识内容有较多交叉之处,如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新旧三民主义等。而此题的考查侧重在对人物孙中山即选修四的考查上,因为题干的要求是对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言论的先后顺序做排列,言论的先后顺序反映的是孙中山革命活动和思想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反映出孙中山百折不挠寻求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和开天辟地的革命勇气,这恰恰是学科指导意见对人物孙中山这一课的教学要求“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寻求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开天辟地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必修1专题三“辛亥革命”一课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侧重于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必修3专题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课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侧重于认识新旧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可以说,必修模块侧重于以事件为中心,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认识相关内容的意义或作用,选修4模块以人物为中心,意在引导学生了解人物成长、转变的历程,感悟其精神价值,获得精神熏陶。 方法四:重视历史地图的价值 2010年浙江文综第23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纷繁复杂。下列各项中,属于图9所示战争影响的是( ) A.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土地 B.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前台 C.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部分地区 D.“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新经济危机重要因素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历史地图信息的准确把握。地图在《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模块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在这一模块的复习中恰当的借助地图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五:加强史料教学,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不同于IA 模块的必选,IB为自选模块,每个模块编制1 道试题,每题10分。从近三年的浙江自选高考试题来看,考题的题型均为材料分析式的主观题,注重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命题范围遵循高考考试说明,材料来源不以教科书的具体叙述为依据,颠覆“以教科书为本”的传统观念。从材料呈现和问题设计看:材料简洁明了,阅读量不大,注重考查考生在新材料和新情境下运用模块的基本方法认识、评价新问题的能力。如:2009年“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以“白先勇先生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材料,要求考生在获取材料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模块知识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内涵,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两者保护的差异。2011年““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同样以昆曲为材料,有所不同的是,2011年的材料摘编自《昆曲与浙江》的浙江昆剧团演出的《十五贯》,体现乡土色彩的同时,依然注重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和运用模块知识的能力。 五、注意2009版教学指导意见的变化之处 对比2009版与2007版学科指导意见,在选修IB模块部分内容有所变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增加了《王安石变法》这一单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增加了《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和《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两课。在复习教学时,对新增内容要引起注意。 选修模块虽为“选”模块,但它侧重拓展学科视野,深化发展学生个性与特长的模块特点决定了这些“选”模块尤其是IB选模块在高考中对学生会有较高的难度要求,这是高三历史复习中不容忽视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