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本次高二课改探究课,我的教学内容是文化生活第六课第二框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基本要求是:1、运用中华文化的典型事例,说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2、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所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感受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中华文化。本节课讲授的内容多、知识容量大,有很大难度,用短短45分钟,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和精深,这需要精选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从多次修改教案到课堂结束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虽然成功之处少而又少,但还是得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自己。稍微好点的地方主要是: 1.重点难点得到如期突破。对于教学难点的课标要求是:运用中华文化的典型事例,说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为了达到要求,我精心选取材料,用文学发展的历程和四大名著、唐诗等引出古代文学艺术的三个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和独特的风格。运用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图表及四大发明,引出中国古代科技的先进性与实用性;以中医为例,讲述古代科技的整体性,应该说是水到渠成。 2.教学材料的选择贴近教学内容。45分钟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材料选择必须典型而且有说服力。在讲授文学的特征时所用的《红楼梦》的相关材料;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时候所运用的“吴越文化”“滇黔文化”的视频材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效果较好。 明显的暴露了自己的缺陷,应该是我这次探究课最大的收获。 1.课堂时间把握不好。由于前面探究问题学生看书时间较长,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即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占用过长,以至于后面的教学任务未完成。 2.讲授各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讲述不透彻。各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应该是个难点。但由于现在高一的学生尚未学习哲学,难以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有些难度。 3.生生互动不够,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4.对学生展示自己自学成果的鼓励,还做得不好。 总之,本节课是不太成功的,要改进的地方太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学习,不断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