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尽可能多地找出两个动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2.能够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3.能够按照自定的标准给身边的常见动物分类。 科学知识: 1.知道动物的共同特征。 2.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小动物,与动物有亲近感。 2.体验到通过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1.尽可能多地找出两个动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2.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3.能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4.能够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不能对动物进行细致观察。 层次2:能对动物进行细致观察,但不能发现动物之间的不同与相同。 层次3: 能对动物进行细致观察, 发现动物之间的不同与相同。 探究能力:能够按照自定的标准给身边的常见动物分类。 层次1: 学生不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层次2: 学生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但不善于辩护自己的观点。 层次3: 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教学材料:任选一种鱼,课前捉来的蚂蚁、各种动物的图片、两个不同类的动物。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动物有哪些不同与相同?马上来研究。 探索和调查 1.仔细观察一条鱼和蚂蚁,并把它画下来。要求学生标出小动物身体上的各部分。 2.比较鱼和蚂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把比较结果记录下来。 3.观察小动物喜欢吃什么。要求观察的前一段时间不喂食。 4.任选两种有代表性的动物。要求先找不同,再找相同。先找出最明显的不同与相同,再找出本质上的不同与相同。要求学生边比较,边记录比较的结果。 5.补充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动物都有哪些,展学生视野。 6.按照自定的标准给动物分类,提醒学生:每次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每个标准只能分一次。(如: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走的、爬的或跑的如分成“哺乳类、两栖类”等,要加以肯定,。) 7.做“猜一猜”的游戏 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认识多种多样的动物。
培养学生的描述能力,养成在研讨中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回顾和调查 组织学生读科学家的故事 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