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总评】《流动的水》是小学三年级河北版教材水单元的第三课。王老师能够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并圆满地展示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纵观此课,是一节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于一体的充满生机的、鲜活的课堂,是教者动情、听者动容、学者从容的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静神凝思,课堂教学做到了:“三创新”、“三突破”、“三落实”,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三创新” (一) 教学观念新。 教学观念新,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关键。在本节课教学中,能运用新“课标”要求、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设计上遵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如本节课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改变原来的教学内容,将“制作小水轮”这一活动作为课外延伸活动完成。这样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给探究“小水轮转得快与哪些因素有关?”奠定了基础,节省了时间。这样重组教材是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较好的举措,科学有效的办法。 (二)课堂教学整体设计思路新 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保证。教学伊始,王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音乐、文字、视频录像等资料,展示了大自然中优美的湖光山色。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潺潺的小溪,“斗池玉液静无色,水中青山尽倒影”的美丽迷人的湖面。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到“流动的水”与“静态的水”的不同特点。当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老的运水工具“水车”的画面时,学生提出“能不能让小水轮转得更快?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呢?”这一问题的提出拉开了本节课科学探究的序幕。在课堂教学的拓展阶段,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流水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益处如水电站、水幕电影、音乐喷泉等与灾难如洪水、泥石流等。激发学生努力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生活的意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使自然界与科学教学有机融为一体,这是科学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教学方法新 本节课王老师采用“以探究为核心”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为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搭建研究的平台。 “三突破” (一)在教材使用上,《流动的水》突破原有教材的构架结构束缚,能够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现有知识,重新把握教材,使教材重组,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课把制作小水轮的内容做为课后延伸部分活动,这样处理给学生探究“小水轮转得快与哪些因素有关?”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二)突破原有的把“知识为重点课堂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教学活动上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条件,积极引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活动中学习、感悟,在实践探究中轻松得出结论。 (三)突破原有的单一“演示——讲授”的教学方式,转变为灵活的学生喜欢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法;观察实验法;信息搜集法;启发谈话法等。为学生发展架起智慧的桥梁。 “三落实” (一)落实了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 (二)落实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践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全新教学理念。 (三)落实了“合理有效开发课程资源”,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生活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课堂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具魅力与色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
|